关于对智障儿童游戏教学的探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9 5:53: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对智障儿童游戏教学的探讨

作者:康丽侠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1期

摘要:小孩子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的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学习他们自己与世界的方法,也是开始学会许多自然的、社会的、智力的基础和概念的途径。作为儿童成长的途径之一,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援儿童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游戏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他认为小孩子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的发展中起很大作用。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各方面和身体发育、动作及语言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缺陷,加之因社会、家庭的种种不利环境的限制,使他们不能或不会象正常儿童那样进行游戏,或游戏大大少于正常儿童,这样又反过来使得他们丧失大量象正常儿童一样去接触社会、学习知识的机会,从而又使他们的发育和发展受到进一步的限制。相互制约的结果,导致了他们的智力发展越来越跟不上其身体和年龄的发展水平。

根据教育不能超越儿童当前的发展阶段的规律,在智力落后儿童进入学校后,应该给他们补上游戏这一“课”。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交往能力。

一、游戏促进智障儿童的生理健康

游戏能使儿童有机会学习基本的运动模式,发展运动技能、运动强度和耐力,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从而有助于矫正智力落后儿童的生理障碍、增强其体质,保证其整体的生理健康。游戏还可以发展手眼协调及其他的运动感知技能。 二、游戏满足智障儿童的安全需要

智障儿童受智力发展的影响,他们很难适应这个按成人的兴趣和习惯组成的社会世界。因此,他们更有可能遭到成人的不满,由此遭遇更多不幸。有些智障儿童因不能按照家长的要求去行动而经常遭到家长的打骂;有些智障儿童因学习困难而经常遭到教师或家长的训斥等。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能够生存之后的第一需要就是安全,包括心理安全。当儿童的安全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持续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进而导致适应行为障碍。游戏为儿童提供的是安全的环境。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可根据自己的进度和行为事项行动,按自己的兴趣、能力,构想游戏内容和游戏方式,大胆地探索自己安排的可能性。不再受外部力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阻拦。“没有了成人的建议、命令、指责、约束批评、支持、干预”,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犯错误”,不用担心所犯错误给他们带来的恶果,这给了他们安全感,满足了他们的安全需要。

三、游戏调节智障儿童的情感

游戏有助于智力落后儿童基本情感需要的满足,例如安全的需要、得到接纳和承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这样能够促进他们积极情感的发展和消极情绪的缓解和克服。在游戏中,儿童总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共同为游戏活动做出贡献,因而能够在情感的洞察力、稳定性和力度等方面得到发展,并且感到较为舒畅、较为安全、自由自在,经常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游戏又是童自我表现的天然媒体,能使儿童释放内在的挫折、焦虑、紧张、不安、攻击、恐惧、慌乱等情绪。借助这类情感的自我表现,儿童就能敞开自己的感情世界,面对它们,学习调控它们。

四、游戏教会智障儿童亲近和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孤独和被人忽视是儿童的敌人”。在人们的观念中,智障儿童是不可造就之才,自然也就不受关注。由于缺乏与人交往的经历或经历了被人抛弃、受人虐待和欺辱之后,他们难以对人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据观察,正常儿童与智障儿童之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待他人的态度。正常的儿童善于交往,容易与他人产生亲近感。而智障儿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则显得木讷,不容易接近。有些儿童在与陌生人的首次接触过程中,还可能做出不友好的举动,采用攻击行为,以排除心中的恐惧。

儿童社会化进程离不开社会交往活动,而社会交往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亲近和相互信任。培养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首先应消除他们人际交往中的不适感和恐惧感。游戏是最有效的方法。游戏环境是安全而又充满愉悦气氛的,游戏中的人际关系是友好而又平等的。在玩具材料作为媒介的作用下,儿童与儿童之问,儿童与成人之问自然而非牵强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自然的接触不会给儿童带来压力,不会引起儿童的紧张心理。在安全、愉快、平等、友好的人际交往中,儿童容易对他人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 五、游戏让智障儿童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

智障儿童也有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倾向。然而,现实生活中他们比同龄人更多体验到失败, 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痛苦,也使他们失去了自信和征服世界的勇气。

游戏既是一种快乐的活动,也是一种不断让儿童获得成功的活动。首先,游戏是无外在目的和无外力约束的活动,是游戏者自愿参加的活动。游戏之所以吸引儿童,是因为它能给儿童带来快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认为儿童的活动受“快乐原则”驱使。如果儿童被某一活动深深吸引,表明这一活动一定给儿童带来无穷的乐趣。游戏不仅是正常儿童最为喜欢的活动,也是智障儿童最为喜欢的活动。实践中发现,智障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兴趣远远胜过其他任何活动,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动中他们表现出较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其次,游戏是儿童独立自主的活动,是根据儿童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产生与发展的活动。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游戏,不必在意别人的玩法,也不一定要得出怎样的结果。然而,受从众心理和追求成功倾向的驱动,儿童游戏时始终是带有内在目的性和自制性的,他们会按一定的规则行事。由于没有外在压力,没有时问的限定,没有最终的结果,游戏中儿童不可能感到失败。相反,由于自己的努力而使客体发生了变化,或达到了某一理想的状态时,他们体验到的是成功感。

成功的快乐,激发儿童游戏的兴趣,也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于是,随着游戏难度的增加,儿童的成功的快乐,激发儿童游戏的兴趣,也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于是,随着游戏难度的增加,儿童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也与日俱增,并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同时,获得了自我实现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