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19:45: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富不过三代,我却见过很多 说说亲身感受吧,先从富说起:

家里长辈A,20年前做旅游风生水起,回扣各种吃,在2000年前后家产就有千多万。把孩子(初中毕业)送去澳洲读高中、大学,然后孩子毕业后到现在一事无成,读书这些年交了些女朋友做了点生意全都赔了,现在家庭也就是很普通的家庭

朋友B,父亲是国家副部级干部,大学读的是父亲部委下属的学校,然后毕业后出国去了相应的国外读书,然后进入对口的国家住国外公司,现在回国了,基本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老公在她父亲的影响力范围内做了一个小公司,虽然过得不错,可是我就想如果她父亲再有两三年后退休呢

朋友C,自己的业务伙伴,二十多年来耕耘于这个领域,家产我觉得怎么也过亿吧。可是儿子不愿意读书,换了几个普通工作后,自己做了一个台湾小吃店,成天我看着也是游手好闲

以上三个例子,分别是个人通过一定专业赚了大钱,政府高官,以及中小企业。特点是什么呢,都是第二代无法继承上一代的衣钵,而且自己本身由于条件好也没有什么动力去在其他领域出类拔萃。

总之我身边的人,在第二代,很难看到有更精彩的,第二代如果落于平庸,即使靠第一代积累可以过得不错,但是到了第三代,跨代基本上就会更难了吧

而穷不过三代,我觉得就更不可能了

中国现在高速发展,机会很多,确实有很多成功范例或者心灵鸡汤能够看到普通人崛起。没错,是这个样子的,确实很多机会,但是要看到崛起之人身后有多少被踩在脚下的失败者

穷苦人家,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资金支持,靠什么呢,靠自身努力和眼光么,其实很难,比你努力和有眼光的多得是,光看到马云这些人努力,他们努力程度会高过那些挖煤的民工么;光看到说他们有眼光,和他们同期一样做的人死了多少又有谁知道。

这些凤毛麟角的他们,很多时候,除了努力,眼光,远在星辰之外的运气,他们背后的人,谁知道

而99.9999%的穷人或者普通人,在这个世界上,更多的只能是普通的过自己的一生,去追求自己的快乐才对

顺便吐槽下现在被很多人欢呼的教育制度,穷人所以能够翻身,没有别的,最主要就是靠教育水平的提高,而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小学中学我看基本都不教书了,都去向欧美看齐了,不出两代人,阶级的固化,就会永恒让人更难翻身了

想想看,学校本身就不严格的教学了,一个双职工的家庭,父母每天晚上六点多七点才能回家做饭吃饭,哪里有时间在辅导孩子功课,而且是辅导超过学校之外的功课,又有多少钱能够让孩子去外面参加各种无论是素质又或者是应试的课外班。

而富裕人家,女人不上班,可以全心放在孩子身上,可以晚上辅导功课,可以陪孩子去参加各种社团或者兴趣班或者提高班

两者比较,谁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更出众,素质视野更高

那些天天喊所谓素质教育,所谓减轻学校负担的人,你们没有看到那些富人家庭在后面偷偷的笑,他们的孩子将更加比你们的孩子出众

中国最公平的教育,就在这里被打破了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上面有人提出这句话来了。 我解释一下:

道德传家:良好的家风,譬如勤奋、有责任感,可以维持十代以上。

耕读传家:有一份能传家的买卖,比如土地,现在来说就是租房、商铺等,只要不动,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诗书传家:做学问,只要有一代人学问做不下去,就断了。

富贵传家:中彩票了,没有驾驭财富的能力的话,估计很快就败没了。

在我国历史开国皇帝中,朱元璋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出身最为卑微,做过和尚,要过饭。但朱元璋的个人能力在我国历朝历代皇帝当中却是数一数二的,是一位称得上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感到遗憾的是,朱元璋的子孙确实一代不如一代。

毛泽东曾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两个不识字的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实际上每个朝代都是这样,开国皇帝的能力都是超强,儿子能力次之,孙子能力再次之,到后来就是一些扶不上墙的阿斗,最后就是这个朝代的灭亡。接着历史又产生出一个能力超强的开国皇帝,一个新王朝又诞生,子孙的能力又是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这个朝代也灭亡,周而复始。 一个家族、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普通家庭的家运也会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古话说,富不过三代,第一代人凭艰苦创业而成功,第二代人还可凭上一代人的经验和威望守业,从第三代人起开始衰败,甚至破产。与之相对应的是“穷不过三代”:即第一代人生活艰苦,使得第二代人勤俭刻苦创业,在第三代人手中走向兴旺。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摩根银行通过对《福布斯》杂志最近20年的全球首富排行榜进行研究,摩根银行发现,在近20年的400位大富豪中,有200多位富豪因“千金散尽”而退出富豪排行榜,其中包括“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的遗孀小野洋子、知名化妆品品牌创办人雅诗·兰黛等。许多名声显赫的家族后人也从富豪榜上除名,比如杜邦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的若干成员、美国媒体巨头赫斯特的后人都已黯然出局。目前,仍在榜上的只剩50人,其中包括华尔街股神、财富排名全球第二的华伦·巴菲特、福特汽车集团的威廉·福特、迪斯尼公司的罗伊·迪斯尼,以及知名运动鞋品牌“耐克”创办人菲利浦·奈特等。

根据有关报道我国曾有95%的民营企业家富不过三代,甚至对不少富有家族及企业来说,不是富不过三代的问题,而是能否富过两代的问题。在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也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德国民间则用三个词“创造,继承,毁灭”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富不过三代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许多人对这一现象都进行过思考。

“富不过三代”的常见原因

摩根银行分析认为,投资失误、重税和挥霍无度是搞垮这些金钱王国的三大原因。许多富豪不愿将投资多元化,而是集中投资于帮助其致富的“老本行”,所以他们经受不住时代的考验。摩根银行还发现,许多富豪后代花钱如流水,导致这些有钱人往往富不过三代。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希尔顿饭店集团的女继承人芭莉丝·希尔顿,38亿美元的遗产只够她用来支付穿戴豪华服饰的巨额账单。摩根银行指出,富豪家族每年的开销应以其总资产的3%到4%为上限,否则就难以维持其地位。换句话说,身价一亿英镑的富豪,每年的开销不能超过400万英镑。

胡润表示,中国最有名的家族企业当数荣氏家族,目前由第三代荣智健掌控,而其业务早已不是爷爷荣德生20世纪初经营的面粉生意了。在海外,有名望的华人家族有100多个,但并没有很多长寿家族企业。中国有很多古老的家族,但并没有很多超过30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在亚洲普遍出现。

全球有100家家族企业荣登《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第一名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传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榜单中没有一家中国的家族企业。这100家长寿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其中英、法、美名列前三位,各有17家、16家、15家,而日本也有10家。第100名家族企业,也超过了225年的历史。中国学者对华商自古以来在财富传承上出现的“富不过三代”现象进行过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家族产业管理任人唯亲,使财富因下一代管理不善而消失殆尽;

二是财富创始者缺乏长远意识,未能提前做好财富继承的合理安排,致使下一代在遗产继承时纷争频繁,最终导致财富在家族内耗中化为乌有;

三是家族观念一般重于社会责任,过分强调对财富的占有,很少考虑财富的社会效益,让更多的人受益。权位与财产在可能的情况下都要“下传子”,这种意识形态的形成,也是中国富豪不愿投身公益事业的重要原因。

也有专家分析,中国富人家族难以逃脱“富不过三代”的命运,主要是社会体制与人的本性共同造成了这种现象。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政治变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王朝更替频繁;即使不是王朝更替时,皇位更替频繁,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中国自古战乱不断,政局多变,也是富不能久远的原因之一。 二是人的本性。首代创业者競競业业,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奋发向上,终于创下了偌大家业;二代人目睹父辈创业的艰辛,受到父辈的教育影响,还能够守住家业甚至还有发展。但三代、四代人则不然,他们从小享受父祖辈的福荫,倚仗祖父辈的权势,还有不少成了纨绔子弟,喜欢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第一代的创业者虽然大都备尝艰辛,但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没有理性地认识到过去的艰苦对自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是过去艰苦磨炼的吃苦精神,对自己的艰难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才使自己拥有财富。他们反而不希望子女再吃苦受累,对子女娇生惯养,以为多给子女钱财,子女就会好好享受。但是事物往往走向反面,不知创业艰难的富裕人家的子女常常挥霍浪费,最终导致家庭败落。

三是传统的教子观念。中国人喜欢给予子女最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送他们出国学习、游玩,并不注重他们实际能力的培养。使财富继承者大多缺少打理财富的能力。缺乏创业斗志,总是自命不凡但实际能力平平,一旦掌管家业,很快将祖业亏空。

西方国家的教育一般不任由子女挥霍,而是鼓励子女独立,引导他们自己创业。像世界第一富豪比尔·盖茨、第二富豪巴菲特,他们均将多数财产捐献给了公益事业,只将少部分留给儿女。这样的做法使子女们依赖性大大降低,自立能力反而全面加强。

还有人从生物学原理上分析富不过三代的原因,该道理称:智力基因在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个X,仅来自母亲。男性智商由母亲决定,富人多取靓女,靓女聪明机率较低,所以男性富二代智力大多低于父代。富二代再取靓女,富三代智力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