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连减(导学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2:32: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7课时 连减

课题 连 减 课型 新授课 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起点,又是学习数学归宿.创设情境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数学沟通桥梁.在新授部分,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圈一圈、摆一摆方法来直观理解减法意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设计说明 减与生活紧密联系.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课件出示: 1.全班抢答. 39-6+7= 68+5-9= 56+8-3= 36+40-20= 一、复习导入.(5分钟) 30+(11-4)= 76-(20+7)= 63+(25-10)= 48-(16+20)= 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学过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连减. 1.教学例5. 二、探究新知. (15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5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小组探讨解题策略.汇报解题策略,体验算法多样性. 2.总结连加、连减问题解题方法. 1.交流对题意理解,明确“装满几袋”含义:每袋要装9个,不能多也不能少. 组内成员交流想法,形成小组意见,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1:我们用数一数、圈一圈方法来解题.每9个圈一起,一共圈了3组,还剩1个. 学生2:我们用减法进行计算. 28-9=19,19-9=10,10-9=1,一共减了3次,所以能装3袋. 1.理解连减算式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体会连减与生活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快乐. 体会连减意义并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会用不同策略解决连续减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星星或小棒学具若干. 1课时 导案 1.积极思考后抢答. 2.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颗. 2.算一算. 42-7-7=28 34-5-5=24 12-3-3=6 27-9-9=9 37-6-6=25 32-8-8=16 3.在○里填上“>”“<”或“=”. 学案 达标检测 1.方明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包菜.包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15-8=7(棵) 答:包菜比大白菜多72.在教师引导下明确:解决连加问题,可以用加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列表方法解决问题;解决连减问题,可以采用数一数、圈一圈方法,也可以用减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四、课堂总结. (5分钟) 连减 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五、教学板书 方法一:画图圈一圈. 方法二:28-9=19(个),19-9=10(个),10-9=1(个) 方法三:答:可以装满3袋,余1个. 整堂课设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感兴趣情节为依托,拉近学生与数学距离,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等探寻解决数学问题方法,充分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学习乐趣. 六、教学反思 教师点评和总结:

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 盘?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本节课收获. 1.先独立拼摆成图画,然后小组2.独立解答,全班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疑问: 2.30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