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9:57: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A.1 物候期

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 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 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 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5 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A.1.6 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 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 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A.2 农艺性状

A.2.1 叶(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 叶片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

A.2.3 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A.2.4 颖壳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的颖壳,分绿、紫等。

A.2.5 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A.2.6 花丝颜色: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调查一次重复。

A.2.7 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 果穗与茎秆角度: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45°表示。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 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A.2.10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A.2.11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12 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3 穗位高: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4 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A.2.15 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A.2.16 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A.2.17 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2.18 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3 果穗性状(1-6项一般随机取样10穗测量)

A.3.1 穗长:测量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2 穗粗: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3 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4 穗型:分长筒型、短筒型、长锥型、短锥型。 A.3.5 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 A.3.6 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求其平均值。 A.3.7 粒色:分白、浅黄、黄、橙红、红。

A.3.8 粒型:以果穗中部籽粒为准,分硬粒型、半马齿型、马齿型三种。

A.3.9 轴色:分白、粉、红、紫。

A.3.10 百粒重:随机取1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两个数的平均数,用g表示。

A.3.11 出籽率:用取回样本调查,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出籽率=(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

A.3.12 籽粒产量:将计产样本的果穗风干后脱粒,称其籽粒干重,按标准水份(14%)折算,即为小区产量,再由小区产量折成亩产,用kg表示。每小区缺株数超过10%的,本小区作报废处理。

A.4 病虫害田间调查项目及记载标准

A4.1西南春玉米组重点调查的病虫害(加粗线的为主要病害):纹枯病、穗腐病、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南方锈病)

A4.1.2 玉米纹枯病

调查时间:普通玉米在进入蜡熟期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