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7:40: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二
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30分)
1、 经线 2、流域 3、气候雪线 4、焚风 5、副热带 6、食物链 7、大气的辐合 8、生物金字塔 9、季风 10、自然地理学 11、地球表层系统 12、气旋 13、土壤淋溶层 14、冻融作用 15、气压梯度力
二、 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32分) 1、 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2、 岩石圈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 从河海相互作用的角度谈谈河口的特征 4、 简述人类与地表环境的关系
5、 为什么自然界食物链通常一般不超过五个环节? 6、 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 7、 简述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
8、 地表系统(环境)调控的可能途径有那些?
三、 分析题(每题7分,共计21分)
1、假如地球的大小只有月球那么大,地表的环境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大气环流,地表的环境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 计算题(每题8.5分,共计17分)
1、 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 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72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60千克兔子,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2套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经线:通过地球两极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2、流域:河流或水系的相对独立的集水或汇水区域。
3、气候雪线:由气候因素决定的常年积雪分布的下限。
4、焚风:气流运动遇到山地阻挡,在迎风坡被迫爬升凝结降水;爬越山地后,在背风坡绝热下沉升温,从而形成的高温干燥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链: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链。
7、大气辐合:大气从周围向低压中心会聚(汇聚)的现象。
8、生物金字塔:物质在生物链中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的传递过程中,由于物质与能量的消耗,其生物量逐级递减的现象。
9、季风: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现象。
10、自然地理学: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 境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11、地球表层系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 圈与人,在地球表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环境系统。
12、气旋:由围绕低压中心而旋转着的大气组成的大气系统。
13、土壤淋溶层:在土壤腐殖质层之下,土壤元素淋 滤、淋失现象最明显的层位。
14、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 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5、气压梯度力:由气压差引致的,垂直于大气等 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力。
二、简答题
1、(图解)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物小循环)
2、岩石圈变动将导致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变化,导致火山活动的加强。海陆分布的变化将导致温度、湿度区域分异的变化。地形起伏的变化,一方面可以由于海拔高度变化导致温度的变化,还会导致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的差异,也会通过改变物理风化的强度而引起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从而引起气候的变化。
3、双向水流(径流、潮流)、两种介质(海水、淡水)、三种动力(径流、潮流、波浪)、高速沉积(顶托、凝絮)、高生物生产率(营养丰富)
4、地表环境的变化是人类年诞生与发展的动力,地表环境的区域分异是三大人种形成的原因,地表环境的元素组成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自然灾害直接影响与干扰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人口的分布、社会的发展也受地表环境的控制。人类对地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改变地表环境演化的方向,改变地表环境变化的速率,改变地表的物质循环,改变地表环境的能量平衡,对资源的消耗与破坏。
5、由于物质与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不断地消耗减少,通常从一个环节传递给下一个环节的物质与能量只有前面的10%。经过五个环节的传递,物质与能量几乎全部消耗光了。故一般难以超过五个环节。
6、大气环流的变化——洋流变化——海面温度的变 化——大气降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