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共5套)剖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2:29: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热力作用、动力作用)

2、 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答案: 世界火山有三个集中分布的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火山带,他们都分布在板块边缘(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美洲板块的接触地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地带,以及洋底新生地带(也是扩张性板块接触边缘地带))。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区,构造活动强烈的缘故。

3、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制。

由于海陆热容量差异所导致的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大陆地面升温快于海洋,大陆温度高于海洋,从而导致了大陆上气流上升,海洋上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而冬季正好相反,由于陆地降温快于海洋,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形成了海洋上气流上升,而陆地上气流下沉,近地面盛行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从而形成了季风。

由于海陆热容量差异所导致的海陆热力差异,白天大陆地面升温快于海洋,大陆温度高于海洋,从而导致了大陆上气流上升,海洋上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海风;而夜晚正好相反,由于陆地降温快于海洋,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形成了海洋上气流上升,而陆地上气流下沉,近地面盛行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陆风。从而形成了海陆风。

4、试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由于受气候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影响和控制,植被的分布呈现出从赤道向南北两测由常绿阔叶林向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草原、冻原的变化规律,从海岸到内陆则出现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的变化规律,从海平面附近向高海拔地区则出

现由森林到草甸到寒漠的变化规律。

5、试述地表热量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由赤道低纬度地区向中高纬度地区的输移,海陆间的输移,由低空向高空输移。方式:通过大气环流,通过洋流,通过水分循环与相变。

6、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说,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是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风沙地貌是大气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黄土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喀斯特地貌是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南北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SN 走向张性断裂、EW走向压性断裂、NE和NW走向剪切平移断裂。图(略)

8、试述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的途径

水圈对大气圈的影响:没有水汽就没有天气,水的分布决定了气候的类型(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湖泊小气候等等),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圈对水圈的作用:没有大气环流(大气的运动),海陆之间的水分循环、跨越圈层的水分循环就无法实现,洋流的产生与分布、波浪和湖流的产生都与大气运动有关,等等。

相互作用:

大气环流的变化——洋流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大气环流的变化 水汽含量的变化——天气的变化——水汽含量的变化 水的分布不均——气候区域差异——水的分布的调整 气候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气候的变化 气候的变化——冰川的变化——气候的变化

气候的变化——冰川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气候的变化等等。

9、试述太阳辐射能、地热能和地球自转动能对地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太阳辐射能: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风、洋流、波浪、水分循环的驱动力。可以说太阳辐射能是地表环境形成、维持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地热能:是地幔对流的驱动力,是火山、地震、断裂、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也是地面起伏、地表轮廓和地貌塑造的主要应力。

地球自转动能:是潮汐产生的原因,是地震、火山活动以及板块运动、大陆漂移的触发因素,也是地表运动物体偏转的动力。

10、假如黄赤夹角由目前的23o27' 变为0o,那么地表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季节消失,温度年较差将会减小;季风消失,干湿度的季节变化也将很小;由于太阳直射点一年四季都在赤道,赤道附近地带将会比现在热,而中高纬度地带将由于缺少太阳辐射而变的更加寒冷,径向热力递度将会增大,从而导致径向环流加强;极昼、极夜现象不再存在;热带宽度将会减小,而寒带宽度将会增大。季风区降水将会减少,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将会减少;纬度地带性将会变得更加明显,中高纬度地区的径向分异和垂直分异将会减弱等等。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 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试述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2、世界的地震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3、试述山谷风与焚风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土壤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试述地表水分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6、总结地貌的区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东西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8、试述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的途径 9、试述地表系统中的碳循环的途径与机理

10、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地表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卷5套答案要点

1、 试述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答案: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原来的副热带干燥气候变为现在的鱼米之乡;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东部地区季节变差显著增大。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