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突发死亡后的校园危机干预及思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02: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生突发死亡后的校园危机干预及思考

作者:王珺珂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32期

〔摘要〕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有必要承担起心理危机干预的责任,尽量减轻危机给师生带来的身心问题,恢复其正常的功能水平。本文阐述了一位高中生在校内突发死亡后学校的危机干预过程,包括危机干预的介入、干预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并对学校危机干预系统的建设作了思考和反思。

〔关键词〕危机干预;团体辅导;个案辅导;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2-0050-03 危机事件是指任何对个体或者团体产生足够大压力而超过他们应对能力极限的冲击性事件,如自然灾难、战争、亲朋好友的离世等。

生活的常态是风平浪静的,危机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危机事件一旦发生,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危机干预就是在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采取的迅速、及时的心理干预[1]。它能帮助个体化解危机,告知其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应激事件,并采取支持性治疗帮助个体度过危机,恢复正常的适应水平,防止或减轻未来心理创伤的影响[2]。危机干预是短时、急性的心理处理,因此要及时、简短,它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急救”[3]。学生在校内突发死亡后,学校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尽量将危机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减到最小。同时,不仅要处理好眼前所面临的危机,进行应急性援助,还需要考虑未来如何增强师生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一、事件背景

2016年9月某日14时,我所在的上海市亭林中学高一某班的男生X在体育课上突然昏迷,老师及同学对其采取了必要的救护,并迅速送至医院急救,虽然学校师生、医务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没能挽救该生的生命。

该生为所在班级的班长,平时认真负责,与同学关系融洽,事情发生十分突然,当事老师和学生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师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震惊,恐惧,内疚(要是早知道他身体不好就更关心他,更快地找到医生就好了),愤怒,不公平感(为什么离开的是他),否认事实,哀伤,无法控制性地回想,一般性焦虑。鉴于这一情况,学校立即启动危机干预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干预工作。 二、危机干预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危机干预的准备

事件发生当晚,学校迅速与各方积极配合,明晰事件发生的相关事实,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学校德育主任、部分当事老师以及心理教师召开了简短的会议,了解危机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有多少学生和教职工受到影响,以及他们受到怎样的影响等相关的细节,并邀请区内的专业心理力量予以帮助和指导,与校内心理辅导中心协同制定危机干预措施,设计了团体辅导的工作方案,于事发第二日开展了团辅工作。按照师生受影响程度的不同,我们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危机干预工作。 (二)危机干预的实施 1.团体辅导 (1)辅导对象

事件发生后,针对部分学生开展了以“告别”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对象为X的生前好友、同学及目击学生共16人,以及X所在班级受影响较大的学生。 (2)辅导目标

宣泄内心感受,支持与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消化创伤体验,最终度过危机,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重新适应生活和学习。 (3)辅导步骤 导入阶段:

①郑重介绍事件经过,澄清事实。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危机事件发生的经过,增强真实感。事件发生后,学生受到了谣言影响,了解事实可以帮助学生减轻谣言带来的负面情绪。②介绍本次团体活动的组织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危机发生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危机当中的人们更需要相互理解、支持,共同度过危机事件。同时,明确我们的活动是为彼此之间提供支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对X的怀念,一起为我们的情感找一个适宜的安放之处。③明确团体要求。领导者阐述团体要坚持尊重、真诚、分享、信任和保密的原则,使团体成员感到安全。 情绪宣泄阶段:

①辅导教师引导团体成员回忆事发时自己的状态(当时所做、所看、所听和所想)。辅导教师认真倾听,让团体成员在关心、理解、支持中宣泄自己的情绪。②团体成员分享对X的印象,可以讲述平时与X相处的事情、未完成的约定、内心深处对X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③探讨事件发生后,自己对事件的思考、感受。主要是帮助团体成员渐渐接受X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亡的事实,接纳自己震惊、不敢相信、内疚感、恐惧、愤怒、痛苦、沮丧等情绪,帮助当事人界定并表达情感,阐明哀伤行为是正常的,引导当事人给自己时间去哀伤。鼓励成员谈论自己对事件的思考,探讨生命中的丧失,引导大家珍惜生命,坦然面对生命中的逝去。 团体告别和能量转换:

①由于事发突然,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必要的仪式性告别,本阶段请学生在白纸上写下心灵寄语,并默哀三分钟,将自己的心灵寄语投入准备好的盒子中并焚烧。②活动最后,全体学生围成圆圈,手拉手合唱《隐形的翅膀》,并相互拥抱,祝福,结束辅导。本阶段用仪式活动处理丧失,完成健康的分离,哀悼是表示对死者的怀念和尊重,表示一个结束,同时仪式活动也在引导新的出发,帮助当事人重新找回心理平衡。 2.个体辅导

心理辅导教师向班级全体成员发放印有危机干预知识、心理自我调节方法等内容的宣传材料,告诉同学们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过来,可到心理辅导室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请班主任关注学生的情况,如果有必要,可以请心理辅导教师及时跟进。本次危机干预中,对个别学生和个别老师进行了进一步的个体辅导,帮助他们处理哀伤情绪,恢复正常生活。 (三)危机干预后效

关注辅导的后效,跟踪观察危机事件后学生的状态。辅导完成后,心理辅导教师与班主任、年级组长、授课教师一起关注、了解该班级学生的情绪状况,并于事发一周、两周和一个月后多次了解班级状态。值得欣慰的是,该班学生逐渐走出哀伤,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危机干预的思考

(一)危机干预团队内外联动,及时公开客观信息

学校人口稳定、密集且相对封闭,危机造成的影响广泛、持久。近些年来,学校不断有危机事件出现,如自杀、自伤、杀人、意外等,这类事件一旦发生,对学校内的师生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危机会打破人内心的安全感,使得人们陷于焦虑、自责和恐慌中,并产生生命的不能预期、不可抗拒、无法抵制、无能为力等诸多失去掌控的感觉。同时,危机一旦发生,周边的社会舆论也会影响事件当事人的情绪状态,甚至会出现恶意的舆论揣测和攻击。因此,危机干预中,必须有健全的危机干预团队,形成干预网络,及时公布信息,使混乱的局面变得更有控制,使混乱的当事人理清事件脉络,渐渐找回对自己内心的掌控和平衡感。本次危机干预中,学校成立了各司其职的工作小组,并及时获得了区内专业力量的支持,为顺利度过危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评估心理创伤,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干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