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2015新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14:45: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小游戏,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三幅作品脸部观察,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4.坐着的玛丽.泰雷兹分析。 脸部五官有什么诀窍?正面和侧面组合。 还可以侧面和侧面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五、试一试

1.老师在黑板上完成两幅半张人物侧面的脸,谁能够把他们分别完成,并形成一张有趣的作品?

可以用正面,或者侧面两两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使作品充满趣味, 但是要使画面美观还必须要运用你们手中的色彩工具哦。

2.优秀学生作业欣赏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3.讨论如果让你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并组成一幅有趣的画像,你有什么创意吗? 法国画家卢梭是一位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但是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并被世人称为稚拙派。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六、学生作业

1.发挥你的想象力,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再组拼成一幅奇异有趣的画 像。

2.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使画面有趣! 3.教师巡辅。

第1课 巨匠童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我们还学到了哪些绘画方法呢? 二、发现并解决问题

1.在绘画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

2.在学生中发现做的比较好的来讲述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的? 三、突破趣味如何才能够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的有趣味呢? 生:略

1.脸部五官:正面和侧面组合,侧面和侧面组合,特殊的脸组合。 2.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有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 3.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辅 五、作业展示

1.各组推荐优秀的作品并粘贴于黑板。 2.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六、结束语

像卢梭这样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却成长为知名画家的事例不少,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可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也可以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将来在你们当中也可以出现大画家。

第2课 《同一幅画》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

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排笔、,调色盘,小水杯、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认识画家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2.赏析作品

学生欣赏后畅所欲言自己的感受。

(作家所要表达的是欢快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一种心态。) 3.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教师归纳后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①学习调颜色;

②能利用颜色画一幅有层次的画。 二、探究思考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学生观察与识色,教师提问与引导) 2、探索调色方法:

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尝试体验

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

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 四、课堂小结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

五、安排下节课要带的东西

下节课继续带这节课的工具及颜料来,我们继续探究怎样把今天所学方法运用于其他颜色,来画其它的景物。

第3课 《能干的帮手》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工程车,了解它们不同的造型特点及功能用途。 2、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 教学重难点:

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 教学准备:

图画本、彩色笔、课件、铅笔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这些能干的工程车。 二、出示图片,分析结构

认识特点认识各种工程车的用途与特点:请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车,说说车的外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及它的用途。 三、探究讨论 1.选择哪个角度

(正面、侧面、半侧面。) 为什么?(充分体现工程车的特征) 2.说说绘画步骤是怎样的? (

3.怎样处理工程车的结构、特点与细节?

四、大胆描绘,自主表现画一辆自己喜欢的工程车。 五、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评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