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52: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 题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的应用; 理解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矿物性质; 考点分析 了解化学变化实质,熟练掌握化学语言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是形状、状态改变)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气味、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等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性质用词:能、是、有、可以、会等。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变化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体现了物质有何性质】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铁丝生锈,轮胎爆炸 B.灯泡发光,食物腐烂 C.烧制陶瓷,红磷燃烧 D.玻璃碎裂,工业制氧气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的可燃性 B.汽油的挥发性 C.氧气的氧化性 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

1

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金属非金属性质等 面授法、归纳总结法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 (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 通电 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点燃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点燃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点燃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点燃 2Mg + O2 === 2MgO(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 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加热 点燃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 3.CO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 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

2

CO2用途: 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反应 发生 装置 收集 装置 操作 要点 收集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加热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Mn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2H2O2 === 2H2O + O2 ↑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 集气瓶、水槽 法 向上排空气法 查气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密性 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 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 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 持续流下,不漏气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 棉花作用:防止KMnO4 粉末进入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 导管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 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其它 吸进试管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跑出 催化剂特点:1. 2. 3. 验证O2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是氧气 CO2实验室制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