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4:12: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基础目标) 2.理解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升目标)

3.掌握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概况、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提升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地图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基础目标) 2.能够运用种资料分析东北三省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提升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基础目标)

教学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东北三省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条件。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分析农业发展的方法,在东北地区可以作为一种迁移。但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则是在中国地理部分首次接触到,但在世界地理部分学过印度、日本等国的工业分布,所以可以进行迁移学习。重要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读地图来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然后据此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并结合人文特点东北形成了商品粮基地,这种逻辑关系要搞清。除读图法外,学生还应该主要用讨论法、分析比较等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读图法等。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东北地区林海雪原等景观图片,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读图6.11,结合“中国政区图”,观察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等。

2.在图中找出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黑龙江、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 3.师生共同总结,明确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形容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读图6.13,分析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可结合中国的气候分布来分析)

(1)东北三省主要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较充沛。但降水集中在夏季。 (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气温很低,降雪较多。

(3)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小部分位于寒温带、暖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5.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课本16页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6.教师巡视,释疑。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学生自读课本17页的内容,了解标题中的“北大荒”和“北大仓”的含义。 2.学生自主归纳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教师补充,共同总结。 有利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在春秋季节易受寒潮影响,发生低温冻害。 3.了解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以及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4.拓展:东北三省除了分布有广阔的平原,还有大面积的山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可展示图片,介绍东北的林区及林产品。)

5.学生自读课本18页内容,了解东北的湿地、生态危机及国家的相关保护措施。 6.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18页至19页的活动,再次明确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师生共同总结其形成条件。

(承转)了解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下面就来了解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学生自读课本19页材料,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等,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教师提问:从阅读材料和图片等资料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产品都重工业产品,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3.学生自读课本20页内容,并读图6.20及“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4.师生共同总结,东北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主要的煤炭产地:鸡西、鹤岗、沈阳、抚顺等;主要的铁矿:鞍山、本溪;主要的石油产地:大庆、辽河。)

5.结合图6.20和图6.21,师引导分析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特点:靠近矿产资源产地、水

源、铁路线。从而引申出东北三省奋战工业的有利条件。

6.学生分组完成课本21页至22页的活动,推选代表回答,教师评析,师生共同小结。 7.教师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措施。(可挑选学生陈述,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