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水平测试卷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6 23:07: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单元水平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均为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国家,它们的共同点有 ( ) ①地处大河流域 ②以农业经济为主 ③地处亚非洲 ④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 2.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是 ( )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民法典》

3.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有 ( ) ①青铜农具的使用 ②牛耕技术的推广 ③铁农具的使用 ④井田制的实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属于 (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在甲骨文中记载有割鼻、斩首、活埋等情况,这表明在我国商朝已经有了 ( ) A.生产工具 B.军队 C.社会分化 D.刑法

6.“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我国历史上这种“家天下”的局面始于: ( ) A.夏启 B.尧 C.夏禹 D.商汤

7.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渊源于 ( ) A.夏历 B.太阳历 C.太阴历 D.伊斯兰教历

8.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事,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9.中国从何时开始,对重大事件有文献记录 (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

10.下列关于司母戊鼎的正确说法有 ( ) ①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②是中国灿烂的青铜文化的代表 ③它显示了中国统治者的无上权威 ④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唱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西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12.下列诸侯国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 ) ①晋 ②楚 ③齐 ④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立木赏金”的故事在今天的意义主要在于 ( ) A.取信于民 B.敢于负责 C.赏罚分明 D.执政为民

14.商鞅变法措施中取消奴隶主贵族无功授禄的世袭特权的一项是 (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农耕 C.奖励军功 D.建立县制

15.当古希腊城邦民主发展到顶峰时期时,中国正处在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西周时期 B.春秋早期 C.战国早期 D.战国后期

16.现代西方人使用的“哲学”一词,来自古希腊语,它的原意是 ( ) A.真理 B.探索真理 C.热爱真理 D.热爱智慧

17.“陶片放逐法”中具有投票权是 ( ) A.全体的公民 B.全体的男性公民 C.世代居住雅典的公民 D.所有希腊公民

18.古代希腊人在生活中能够做到的有 ( ) ①到基督教堂做礼拜 ②参加自由论辨 ③用螺旋提水器取水 ④ 观看戏剧表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

(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20.成为近代欧洲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 ( ) A.汉谟拉比法典 B.陶片放逐法 C.罗马法 D.十二铜表法 卷Ⅱ

二、材料题(60分)

21.观察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回答下列题目。(10分)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区域,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流域及文明古国的名称。(4分)

A: 流域, (国家) B: 流域, (国家)

C: 流域, (国家)

D: 流域, (国家)

(2)结合教材,你认为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特点?(4分)

(3)请在年代尺上将A.B.C.D所代表的古代四大文明与其发生的大致时间相应搭配。(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 摘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2: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固,倾邻国而雄诸侯。 ——摘自《战国策》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评述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4分)

(2)材料1和材料2中孝公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事实证明,该事件有何历史影响?(4

分)

(3)该史实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23.小军的暑假“文化之旅”:首先,到A地,看金字塔,接着,前往奥运会的发源地B地,看雅典古剧场……随后去C地,探访竞技场、万神殿……最后是D地,造访佛教的故乡。(10分)

(1)小军将在以上四个地点分别了解到哪些相关历史名人?(4分) (2)在这四个地方中你最喜欢生活在哪个地方?谈谈你的理由。(2分)

(3)写出地图.B、D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并从地理环境方面比较两地文明的差异?(4分)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一次,孔子从外面回来,正逢家里的马棚失火,他没有问马的情况,而赶忙问道:“烧伤仆人了没有?”

材料二:2004年4年,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的礼物是孔子像。 材料三: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中国特有的“绘画长卷”为线索,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的四大发明不露声色地出现在演出现场;三个不同字体的“和”字依次呈现,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 (1)材料一中孔子的做法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2分) (2)复旦校方为什么选择孔子像作为赠送给切尼的礼物?(4分)

(3)在中华文明悠久历史长河中,不乏有如孔子和为贵的思想家,请列举两位,并说说他们的相关主张。(4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发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1)材料中的“帝国”是指哪一国家?(2分)

(2)你认为它成为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中国称该国什么名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通过什么途径传到西方?(4分) (4)帝国初期的二百年经济繁荣,请用一句西方谚语来说明它的繁荣?(2分)

26.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10分)

请回答:

(1)两幅画分别记录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2)两幅画所描述的景象有何共同之处?产生这种社会氛围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3)分别列举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不同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主张或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