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9:55: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铜陵市六中 陈基山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目,新课程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但是目前中学的应试教育现象仍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高考是中学教学的一把利剑,现实形势要求普通高中要以利剑指明的方向来安排中学化学教学。过重的升学压力使得实验教学偏离了应有的方向,也使实验教学的功能被严重削弱。许多教师认为化学教学的目的只是应付高考,只追求学生在笔试中取得高分,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和习题练习,忽略了实验教学。一些教师上课不做实验,采用口头描述的方式将实验内容和现象呈现给学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起不到科学实验探究应有的作用。

作为一名同时兼任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与管理的普通教师,如何实现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主要场所,是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探索的课题。要真正地实现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实验探究,教师应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化学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实验探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增进对化学学科的情感,进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首先从教学方法上要强化实验教学在整个高中化学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为主体,参与实验

传统教学方式是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果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则被动接受,容易遗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化学学科课程标准强调实验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制备Fe(OH) 3胶体的实验中,观察老师做演示实验的学生课后往往只记得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能制得Fe(OH) 3胶体,至于胶体的颜色及其和Fe(OH) 3沉淀的区别仍不清楚。而亲自动手的同学不仅能加以区别,有的同学在做实验中还发现当水接近沸腾时滴入饱和FeCl 3溶液再加热一会(此时水未沸腾)也会形成胶体,但上述现象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即接近100℃。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并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加以解释:FeCl 3在水中水解生成Fe(OH) 3和HCl,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到接近100℃时有利于水解生成HCl,并使之气化,从而在水中形成Fe(OH) 3。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体。

二、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协作,共同探究

分组实验是化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把实验能力强的和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分为一组,做实验时以优带差,即以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主体,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为辅,然后互换角色,让实验能力弱的同学为主体再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真正做到互相协作,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三、多增加传统实验的改进,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

长期以来,课本上不少传统实验操作繁琐,而且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常由老师演示,即使学生动手做也是按照书上的步骤单纯模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传统实验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加以改进。比如必修1(人教版)Na2O2性质探究实验中Na2O2与CO2反应,传统实验是制取CO2气体并通入Na2O2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通过做木条复燃实验证明产生了氧气。这个实验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设计实验加以改进。CO2一定要制取吗?氧气一定要收集后用木条复燃实验加以验证吗?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创新了该实验。有学生设计了直接用棉花包裹Na2O2粉末,用玻璃管伸进Na2O2粉末中然后吹气,可以看到棉花剧烈燃烧。新设计的实验不仅证明了Na2O2与CO2反应生成了氧气,而且证明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实验现象具有趣味性。再比如传统焰色反应是用无锈铁丝蘸取溶液或固体粉末,然后置于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该方法由于蘸取的药品较少,不利于观察火焰的颜色。针对上述问题,有的同学作了如下改进:将一些浸有酒精的棉花置于点滴板上,再将要用的药品溶液用滴管滴几滴于棉花上,然后点燃棉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火焰的颜色。

教师对学生传统实验的改进,可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意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养创新意识。

其次从硬件开发上建设新型化学实验室,让化学实验室成为促进化学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消化和强化知识掌握的重要场所。

一、建立以探究性学习为载体的探究实验室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和活动过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室应成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

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主体在问题中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验证实验方案,最后归纳得到正确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活跃思维,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按照“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归纳小结--运用创新”一步步实现的。在设疑激趣阶段,教师以启发性、趣味性创设情境,着眼于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讲授“钠的化合物”这节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水通常用来灭火,你能相信滴水能生火吗?”问题引入,使学生形成矛盾心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紧接着进行演示实验,老师在包有少量钠(事先不让学生知道)的棉花上滴几滴水,当学生观察到棉花剧烈燃烧的现象后,明知水不能使棉花燃烧,可又无法解释眼前的事实时,强烈的探求欲望喷发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其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地状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样,中学化学很多课程都可以由生活实际或小故事引入的,如用酸雨问题引出“硫酸”,油田水质问题引出“硬水及其软化”,“鬼火传说”引出“白磷”等等。

1、明确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活动时间和组织形式。

一般以7-8人组成一个探究学习小组为宜,每月活动次数不超过4次,而且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周六或周日,以免对平时正常的实验教学产生影响。

2、确定实验室开放的要求和活动的内容。

学生进行的探究性学习课题一定要经过指导师的审核,在进实验室之前,一定要上交探究计划和探究方案,并逐一罗列实验过程中所需的仪器和药品等。实验员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审核,并在活动前进行适当讲评,对于不能在实验室正常开展的探究实验要进行删除或改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以下列内容为主:学生实验中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效果不理想或没有成功的;结合课堂学习中“活动与探究”的内容进行实验或开展趣味实验活动;对教材中“调查与探究”中有关内容进行实验;学生在习题中碰到的实验习题,需要验证的;对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装置需要改进的。

3、加强实验指导。

探究实验室,以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为主,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略实验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应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指导,并能协助学生处理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