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15:04: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31、去为存真:是指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鉴别,舍弃假象,抓住真相。
132、由此及比:是指把大量个别的感性材料联系起来思考,从总体上进行研究,从而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133、由表及里:是指透过事物表现出来的感性的具体的特征,抽象出事物内在的一般规律性,形成概念和判断的系统,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134、后思或从后思索:就是指对事物的分析遵循着一条同实际发展完全相反的道路,它是从已经完全正确的结果,完全确定的材料出发,是从结果反思过程、从现实透视历史,通过对过程和历史的透视由结果追溯原因,从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135、反思:是对理性思维的结果再进行思维,是对思维的思维,因而是一种抽象化程度更高的理性思维。 136、知性思维:是指运用普通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则,形式逻辑是知性思维的集中体现。
137、辨证思维:是立足于概念的辨证本性,通过揭示思维形式的内在矛盾而深刻地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
138、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的认识是—种极为复杂的活动,能够产生正确和错误两种不同的结果,即真理和谬误。认识的真实性依赖于同事物实际相符合,这就是“实事求是”。与此相反,谬误则是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相违背的思想内容,是认识主体对客体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139、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二是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认识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一次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140、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141、真理的相对性或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142、真理的具体性:是指具体的主观和客观在具体的条件和范围内的一致。
143、逻辑证明:是指运用已知的正确概念和判断,通过一定的推理,从理论上确定另—个判断的正确性的逻辑方法。
144、价值:是事物或现象(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事物或现象)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145、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性表现或反映人的主体性的
- 6 -
内容。
146、评价:就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
147、评判:是人的意识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现实的价值关系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联系。
148、价值评价:也叫价值判断,作为主体观念活动的结果,表现为人们对一定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149、真理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从真理。 150、价值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 151、“真”:是获得了或达到了真理的境界,是主体在思想和行为上充分接近和适合于客体的必然性。这是主客体之间达到实质性统一的第一种状态。没有这种状态,人的活动不可能获得成功。求真、守真是人类第一个理想的目标和境界。 152、“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善,仅指道德上合乎待人处世的规范,广义的善则包括使人在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各方面需要(经济的、政治的、道德的、文化的等)得到满足的实际价值。功利和道德上的价值都可以称为善。就其普遍本质来说,善是实现了主体必然性的境界。 153、“美”: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更高境界。从本质上讲,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它通过人的美感表现出来。美感产生于主体从客体那里体验到自己生活中健康、积极、和谐的内容和形式。这种内容和形式不是客体固有的,而是由人的社会性创造活动中产生的。
154、社会进步:是指社会合乎必然性的前进发展,是社会由旧的历史时代向新的历史时代的转变。 155、代价:是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直接相关的概念,指人类为社会进步所作出的牺牲或付出以及现实这种进步而承担的消极后果。
156、自由时间: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可以供人随意支配的时间,是个人得到自由发展的时间。 157、“必然王国”:是指人被物化的社会关系支配即人受事物支配的社会状态。 158、“自由王国”:是指人支配自己的社会关系即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159、自由:就人的活动而言,自由表现为人的一种自主力、判断力和选择力,这种自由是相对制约人类行为的必然性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