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9:34: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贝多芬与《命运交响曲》

“咚咚咚咚??.”命运的敲门声叩开了我的心扉,一曲气势磅礴的《命运》奏响了。听,“命运的敲门声”响起来了。

这曲《命运》是贝多芬的杰作。贝多芬患耳疾,双耳失聪,可他,却敢于同厄运抗争。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正是这种厄运压不跨的信念,支持他艰难“跋涉”于音乐的海洋中,用手指重重叩响了神圣的“命运”之门,谱写出一部音乐家与厄运抗争的光辉乐章。

第一乐章大提琴用它沉重的音调,用四个经典的“咚咚咚咚”,揭开的“命运”的序幕,就如贝多芬自己所说的,这是命运在敲门,让人听了也毛骨悚然。(这是呈示部,开篇主题明显。)很自然的,提琴节奏开始加快,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感觉,然后“号角”响起,仿佛战斗已经结束,开始恢复平静,可是一切都还没有结束,渐渐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斗争。然后又是大提琴拉出了四个“咚咚咚咚”,再现了开篇的那段音乐,几乎一样的音乐再次响起(这是展开部)。描绘了命运是多么捉弄人,不会让人有一刻安宁。

到了乐章的中后段,铜号和提琴交替演奏,展现了一种已经被命运折磨的喘不过气来了,奄奄一息的感觉,音拖的很长,渐行渐远,慢慢的,声音变弱。可是并没有因此而倒下,音乐的跌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心理的矛盾。又经一番斗争后响起号角,然后是再现部,提琴用它抑扬顿挫的音调,呈现了和命运斗争到底的决心!这个乐章的跌宕起伏,而指挥家指挥的也是很有激情,指挥棒和身体都和着命运的跌宕在起伏,初听音乐会时,我会比较注意指挥家富有激情的动作,这也是听音乐会的重要一部分。

第二乐章和第一乐章有着很明显的对比。第二章用几个词描述就是,抒情,幽雅,闲适,愉快,激昂,乐观。开篇就用小提琴的安静,祥和,用中提琴的悠扬,描绘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场景,有一种田间漫步的感觉,悠闲自在。舒缓的曲调勾勒出了生活的安逸,快乐,忘记了一切痛苦。突然的一下平静,有些不和谐,让刚刚还沉浸在快乐的作者来说有些恐怖,但是后来一种进行曲式的音乐响起,表达的作者对自由安逸的生活的向往。整章总体是欢快诙谐的,极其抒情,其中穿插了几幕死一般的寂静的场景,看出其实作者心理并不是很开心,时不时的感到孤独。欢快的曲风贯穿整章这章我最喜欢开篇的那段对安静祥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和描述的音乐,听起来让人身心放松,愉悦;其次是在寂静之后那段坚决铿锵的进行曲式音乐,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很乐观。

第三乐章像一般的交响曲,节奏轻快,紧凑。开篇继承第二乐章的安静节奏,然后转而进入本章的主调,诙谐,轻快。其中有中提琴和铜号的交织出的激昂向上;有小提琴和长笛合奏出的轻快的曲调;也有各种提琴合奏出的那种快节奏的音乐,轻快诙谐;也不乏大号、短笛、长笛还有簧管等的合奏,想象出的画面是,一个小孩,在悄悄的走向一个东西,用多种乐器,模拟出了轻轻的步伐,

节奏感很好,很好的展现了走了感觉。而这种小心翼翼的感觉,有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的感觉,也正如想象,大鼓沉闷的响起,预示着前方有不祥的预感,随着提琴越拉越快,到了极致后,转而进入了第四乐章。

所以第四乐章和第三乐章联系很紧密,但是风格却迥异。第四章是气势宏伟的奏鸣曲式。经过了两个轻松愉快的乐章,到了第四乐章将乐曲推向了高潮,和第一乐章的紧张气氛形成呼应,但是区别是,这个乐章慷慨激昂,蓬勃向上,正也表现力作者不对命运服输的性格。慷慨激昂的音乐几乎奏满了整个乐章,展示了积极和命运的折磨做斗争的精神,中间有些用提琴拉出富有惊险的场景,而之后响起的是胜利的进行曲,提琴和号的交替,好像是很有信心战胜困难。当然,在激昂的乐曲当中也不乏宁静,用簧管吹出了宁静的感觉的,但这种宁静却更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整个第四乐章就是穿插着一些安静的音乐,以激动,兴奋的节奏贯穿全部,剧情富有起伏,并不单调。在快结束的篇幅,用拉愈来愈快的提琴,将整个音乐推向了高潮,号角和锣鼓的背景下,乐曲的结尾勾画出了战胜命运的胜利的喜悦和强烈的信心。而意犹未尽的我们,在乐器的绕梁的余音中依然看得到贝多芬高大的身躯。你听那远方跨来的雄健而整齐的脚步,那是一支支威武的战歌,它装载着英勇的情怀,在暮色苍茫里陷入了对未来的深思。你可以想象到在旷阔苍凉的背景下,一颗 颗机警敏感的心灵在不安地观察、等待着,一旦那抑制的喘息、潜伏的火力随着到来的军号响起,它们便会排山倒海般地倾泻而出,在同命运的较量中显现无比雄伟 气魄。在这样的较量中,我似乎听到了贝多芬激溢的凝重的呼吸。在这用生命舞蹈的旋律中,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不为其惊天动地的情感所震撼。

总的来说,整部命运交响曲中,有欢快,有激昂,有失落,有坚毅,有乐观向上??看出贝多芬当时内心其实很复杂,由于病痛的折磨,有时失落,但是内心却是向往自由和安宁的生活的。

一部交响曲很长,一场音乐会更长。这是我第一部完整的听完的交响曲,我觉得一部交响曲可以讲述一段故事,阐述一个人的内心。而且,音乐很神奇,能够用屈指可数的乐器,将一种感觉用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现场听音乐会和听录音我觉得有点区别的,在现场听到话,首先有视觉上的不同,在听音乐会的同时,可以看到演奏家们的动作,尤其是指挥潇洒的舞动;其次,现场听音乐会,不仅是耳朵上的震撼,更有的是全身的震撼,而听录音的话,最多是耳朵的震撼而已,而且数字录音在记录是的失真的不可避免的,虽然几乎听不出来。

第五交响曲的斗争主题原是启蒙运动时期悲剧的典型。但贝多芬改革这个传统的主题,加以新的处理,使人的意志付诸行动。从他的交响曲中,我们不难读到,人的胜利是靠与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而恰恰,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

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贝多芬又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他迫不及待的想去建立功勋。这仿佛就像一位英雄试图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我想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

在西方音乐史上,贝多芬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对奏鸣——交响套曲结构形式的发展和创新上。贝多芬作为18—19世纪之交的作曲家,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艺术瑰宝。《命运交响曲》是《英雄交响曲》的续篇。贝多芬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了与敌对力量的斗争及获得胜利的全过程。他力图用音乐唤起民众的行动来变革社会, 来改变现状,让人民觉醒!在静默中聆听这充溢着激情的流畅乐章,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串简单音符的精妙而完美的有机组合,更是一个浸透着顽强而冷静、厚重而坚实的灵魂。它昭示着人 们,在命运面前,应该怎样摆渡着自己生命的船浆。我们无法拒绝灾难的降临,但是我们却能够扼住不公命运的咽喉,在人与命运的较量中,去摘取生命旅程中最耀 眼最光亮的花环。

听完这首交响曲,我想说,贝多芬的目的达到了。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来自贝多芬的经典名句。我想,《命运交响曲》就是以这一中心思想为出发点。不仅在过去, 就是在现在, 就是这首曲子它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仍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面包总会有的,不管天色多么黑沉,而黎明也总会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