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3.3 神经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58: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神经调节》

1. 教材分析: (1)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地位和作用) (3)说明教学内容的调整、整合、解构和补充 本节内容围绕“神经调节是如何实现的?”为主线展开教学的。围绕对刺激的反应、信息的接受和传导、信息的处理、应答性反应和反射弧而进行。本课时将学习前两块知识点。学习本节知识对其他各章的学习具有总结和深化作用,同时神经系统中涉及到的思维活动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学好本节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唯物主义思想。因此,在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上构建准确、系统、严谨的神经系统知识结构,对整个人体生理的学习乃至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特别的意义。 2.学情分析: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困惑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已经了解激素是如何对人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因而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完成了对刺激的认同和建构。再加上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活动的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因而独立完成本节内容中的游戏、实验,以及自主完成一些合作探究活动都是有可能的,因此,应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去学习。通过游戏、实验,以及自主完成一些合作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影响学生的行为,提高教学的质量。 3. 教学目标设计: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对刺激的反应是有快慢的,并且知道不同的人对刺激的反应快慢也是不同的 2、了解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需要许多不同的器官参与,了解对刺激的反应是一个接受、传导、处理、传导信息和作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 3、描述神经元的结构特征,说出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或结论进行分析比较,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体验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激发对科学实验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态度。 4. 确定重点、预测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及依据 本节内容围绕“神经调节是如何实现的?”为主线展开教学的,神经元的功能在教材中缺少直观材料,学生的认识难以具体化,也就必然难以形成抽象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了解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5. 教学过程:这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创设相宜的教学情境。 (2)分环节具体说明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指导活动。 (3)确定学生有效学习方式,说明解决重点和难点的策略。 采用文字叙述加点评的格式,不要采用表格或流程图的形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现在来玩个游戏,就是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指自己的五官,比一比哪位同学的准确率最高。每一个组派一位同学上台,剩下的同学当裁判,一旦发现哪位同学指错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留到最后的同学获胜。 游戏:根据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指自己的五官,比一比哪位同学的准确率最高。 师:看来同学们的反应也很灵敏,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老师的指令做出反应,主要是什么系统调节和控制来完成的 2

这种对信息做出的反应是由我们的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来完成的,我们把这种对信息的反应称为“神经调节”。 二、新课教学 1、神经调节的过程 师:神经调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在游戏中从听到老师的口令到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一过程中的先后顺序。 请若干个同学回答。 学生:耳听到信息,手做出反应, 师:谁在传递信息,谁在指挥手做出反应呢? 师:在游戏整个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与?谁在其中起到了接受的作用,谁传导,谁处理,谁最终做出了反应? 学生回答。 师生归纳:接受信息—耳,传导信息--神经,处理信息--脑,做出反应--手。 师:由以上可知,神经调节需要多器官协同作用才能完成,那么神经调节有什么特点?(速度上是慢还是快呢) 学生回答:快速。 师:人的快速反应能力有什么现实意义? 生:快速反应可以避免危险。 (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在很多的职业中都需要快速反应。同学们你们的反应速度怎样?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同学们的反应速度呢? 生:玩手心手背游戏。(师给于肯定) 师:你怎么知道不同同学的反应速度,通过肉眼观察准确吗? 学生阅读课本99页实验方案(1、2两点)并思考:与同学玩手心手背游戏相比有什么优点? 师:本实验中为什么测的是直尺的距离,而不直接测时间? 生:时间太短不易测量。 师:科学上把不易测量的量转化为容易测量的量叫转换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用到转换法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