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3:37: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

第二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课标要求]

1.了解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熟记两个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6HCl===2AlCl3+3H2↑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等式关系:

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构成粒子的粒 子数之比=相同条件下的气体的体积之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铝与盐酸、NaOH溶液的反应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化学方 程式 离子方 程式 结论 [特别提醒]

铝制品不能用来蒸煮或长期储存酸性或碱性食物。

1.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两者生成氢气的量有什么关系?

2

铝与盐酸反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铝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有爆鸣声 2Al+6HCl=== 2AlCl3+3H2↑ 2Al+6H=== 2Al+3H2↑ 3++2Al+2NaOH+2H2O ===2NaAlO2+3H2↑ 2Al+2OH+2H2O ===2AlO2+3H2↑ --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产生H2 2

提示:产生H2的物质的量相等。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量有什么关系? 提示:产生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铝与酸、碱液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 1.反应原理

??2Al+6H===2Al+3H2↑?--??2Al+2OH+2H2O===2AlO2+3H2↑

3+

2.量的关系

??2Al~6H~3H2(1)定量关系?-

?2Al~2OH~3H2?

(2)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关系归纳:

反应物的量 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不足量的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盐酸,若放出的氢气的体积相等(同温同压)。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

A.1∶2 C.3∶2

B.1∶3 D.1∶1

产生H2的体积关系 VHClVNaOHVHClVNaOH22=1∶1 221= 3221VHCl<3VNaOH<1 解析:选D 因NaOH溶液和盐酸都是足量的,若铝与两者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相等,则两份铝的质量相等。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7,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解析:选B 因为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为

2

2

1∶1,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1VHCl

比为1∶3,而今产生H2的体积比:<3VNaOH铝不足,氢氧化钠过量。

[方法技巧]

一定量的铝分别和含等物质的量溶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产生氢气的体积比1VHCl为<3VNaOH2222

<1,所以反应的情况为:铝过量,盐酸不足;

<1,则必定是: ①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氢氧化钠过量。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点燃

化学方程式 2H2 + O2 ===== 2H2O(g) 计量数之比: 2 ∶ 1 ∶ 2 物质微粒数之比: 2 ∶ 1 ∶ 2 扩大NA: 2NA ∶ NA ∶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1 mol ∶ 2 mol 标准状况下

体积之比: 44.8 L ∶ 22.4 L ∶ 44.8 L 相同状况下

体积之比: 2 ∶ 1 ∶ 2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1)任意物质的微粒(构成微粒,下同)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2)在同温同压下,气态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 (3)同一种任意状态的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4)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微粒数目之比。 (5)化学方程式除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数目关系和质量关系外,还可以表示它们的点燃物质的量关系,如H2+Cl2===== 2HCl可表示1 mol H2与1 mol Cl2完全反应生成2_mol_HCl。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已知物理量与被求物理量是否必须一致? 提示:不一定;只要满足“上下单位相同,左右相对应”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