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 第二章自考练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6:11: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 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

历年真题精选

1. 计算机中优先使用的操作码编码方法是( C )。

A. BCD码 B. ASCII码 C. 扩展操作码 D. 哈夫曼编码

2.浮点数尾数基值rm=16,除尾符之外的尾数机器位数为8位时,可表示的规格化最大尾数值为( D )。

A. 1/2 B. 15/16 C. 1/256 D. 255/256

3. 自定义数据表示包括( 标志符 )数据表示和( 数据描述符 )两类。 4. 引入数据表示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一看系统的效率是否有提高;二看数据表示的( 通用 )性和( 利用 )率是否高。 5. 简述设计RISC的一般原则。 6. 简述程序的动态再定位的思想。

7. 浮点数表示,阶码用二进制表示,除阶符之外的阶码位数p=3,尾数基值用十进制表示,

除尾符外的尾数二进制位数m=8,计算非负阶、规格化、正尾数时,

(1)可表示的最小尾数值; (2)可表示的最大值; (3)可表示的尾数个数。 8. (1)要将浮点数尾数下溢处理成K—1位结果,则ROM表的单元数和字长各是多少并简述

ROM表各单元所填的内容与其地址之间的规则。

(2)若3位数,其最低位为下溢处理前的附加位,现将其下溢处理成2位结果,设计使下溢处理平均误差接近于零的ROM表,以表明地址单元与其内容的关系。

同步强化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程序员编写程序时使用的地址是( D )。 A.主存地址 B.有效地址 C.辅存实地址 D.逻辑地址 2. 在尾数下溢处理方法中,平均误差最大的是( B )。 A.舍入法 B.截断法 C.恒置“1”法 D.ROM查表法 3. 数据表示指的是( C )。

A.应用中要用到的数据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B.软件要处理的信息单元之间的结构关系 C.机器硬件能识别和引用的数据类型 D.高级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说明语句 4. 标志符数据表示中的标志建立由( A )。

A.编译程序完成 B.操作系统完成 C.高级语言编程时完成 D.汇编语言编程时完成 5. 堆栈型机器比通用型机器优越的是( C )。

A.能提高存储器空间的利用率 B.支持先进先出类解题算法的求解 C.支持由逆波兰表达式将高级语言多元赋值语句直接编译生成机器指令程序 D.能更好地支持向量的运算

6. 机器数字长相同,用浮点数表示比用定点数表示,数的范围要( A )。 A.大 B.小 C.可能大,也可能小 D.相同

7. 机器浮点数字长一定后,阶码位数的多少主要影响( C )。 A.可表示数的精度 B.数在数轴上分布的稀密程度 C.可表示数的范围 D.数在运算过程中的精度损失

8. 在阶码p位、尾数m位的浮点数中,尾数一个rm进制的数位所用的机器位数为 (

C )。

[log2rm] A.m B.rm C.[log2rm] D.2

9. 以rm进制为尾数的浮点数,尾数右移一个rm进制数位时,为保持数值不变,阶码应( B )。

A.加rm B.加1 C.减1 D.减rm

10.浮点数机器字长和尾数位数一定时,尾数基值rm增大,会使可表示数的个数( C )。

A.减少 B.不变 C.增大 D.可能增多,也可能减少

11.由于微型机比大型机的浮点数字长要短,尾数位数少,所以,在选择尾数基值rm时,微型机更看重于( C )。

A.表示数的范围 B.运行速度 C.表示数的精度 D.表示数的个数

12.浮点数尾数下溢处理时,最大误差最大,但下溢处理不需要时间,平均误差又趋于0的方法是( D )。

A.截断法 B.舍入法 C.ROM查表法 D.恒置“1”法 13.支持动态地址再定位的寻址方式是( A )。 A.基址寻址 B.间接寻址 C.直接寻址 D.变址寻址 14.信息源熵H指的是信息源各信息的( D )。 A.个数 B.发生概率 C.出现频度 D.平均信息量

15.在IBM370系统中,支持操作系统实现多进程共用公用区管理最有效的指令是( B )。

A.“测试与置定”指令 B.“比较与交换”指令 C.“程序调用”指令 D.“执行”指令 16.高级语言机器的基本特点是( C )。

A.没有汇编 B.没有微程序控制 C.没有编译 D.没有解释 系统在面向操作系统优化改进指令系统所缩短的语义差是( D )。 A.操作系统与整个硬件系统 B.操作系统与汇编语言 C.操作系统与高级语言 D.操作系统与系统结构

18.浮点数尾数基值rm=8,尾数数值部分长6位,可表示规格化正尾数的个数是( A )。

A.56个 B.63个 C.64个 D.84个 1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A.浮点数增加了二进制代码可表示的数据的个数 B.浮点数扩大了二进制代码的数值表示范围 C.浮点数的规格化不是为了增加数据的表示范围 D.阶码采用移码是为了便于进行对阶操作

20.程序定位所采用的技术有( C )两种。

A.虚拟再定位和实际再定位 B.逻辑再定位和物理再定位

C.静态再定位和动态再定位 D.管态再定位和目态再定位 21.计算机系统数据的存储表示通常由( D )所确定的。 A.操作系统 B.指令系统 C.ASCII码 D.所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22.系统结构数据类型通常是在( D )中使用的。

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B.汇编语言设计 C.编译程序设计 D.操作系统设计 23.带标志符的数据表示简化了( C )。 A.指令系统 B.操作系统 C.编译程序 D.源程序 24.自定义数据表示包括( D )。

A.标志符数据表示 B.数据描述符 C.数据运算符 D.A和B 25.减少运算中精度损失的关键处理好( C )。 A.尾数 B.阶码 C.尾数超出字长的部分 D.A和B

26.舍入法最大误差在整数时、分数时和统计平均误差时分别为( B )。 A. 2?m 负 B. 2?(m?1) 趋于0 C.1 2?m 趋于0 D.1 2?m 负于

27.当机器尾数位数相同,基值rm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可表示数的范围变大 B.可表示数的个数增大 C.数在数轴上分布变密 D.运算中的精度损失变大 的“执行”指令支持( B )。

A.多道程序设计 B.程序的可再入性 C.向量数据表示 D.进程的同步 计算机的指令系统集类型是( C )。

A.堆栈型 B.累加器型 C.寄存器—寄存器型 D.寄存器—存储器型

30.浮点数机器字长和尾数位数一定时,尾数基值rm增大,会使可表示比e( B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 31.不属于带标志符数据表示优点的是( C )。 A.简化了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

B.能由硬件自动完成对数据的类型转换,缩短解题的时间 C.支持数据库系统要求其实现与数据类型有关的要求 D.为软件调试和应用软件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32.变址寻址的主要作用是( C )。

A.支持操作系统中的进程调度 B.支持程序的动态再定位 C.支持向量、数组的运算寻址 D.支持访存地址的越界检查

33.各指令频度pi不等时,就平均码长而言,哈夫曼编码的比扩展码的( B )。 A.小 B.小或等于 C.大 D.大或等于 34.设计扩展操作码主要依据于( D )。

A.指令字长 B.指令中数的寻址 C.指令中操作数字段所占用的位数 D.指令使用频度的分布及操作码码长种数

35.对系列机的指令系统,在增加新指令时应当( C )。

A.删除原有低频指令 B.删除原有低频指令,保证软件向上兼容来增加新指令 C.保留原有低频指令,保证软件向后兼容来增加新指令 D.保留原有低频指令,保证软件向上兼容来增加新指令

二.填空题。

1.浮点数尾数的下溢处理方法可以有截断法、( 舍入 )法、恒置“1”法、( 查表舍入 )法四种。

2.标志符与每个数据相连,合存于( 同一存储单元 ),用于描述单个数据的( 类型特性 )。 3.数据表示是指( 机器硬件 )直接识别和引用的( 数据类型 )。

4.程序员编程用的地址称为( 逻辑 )地址,程序在主存中的实际地址称为主存( 物理 )地址。

5.系统效率有否提高是引入数据表示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又表现在是否减少了实现的( 时间 )和所需的( 存储空间 )。

6.尾基rm的尾数m位的浮点数,阶值为二进制p位,在非负阶、规格化、正尾数情况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