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3:46: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金融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会计、经济管理等 适用层次:网络本科 建议学时:4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金融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一门经济科学,内容有货币、信用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供求、金融宏观调控、金融改革与发展。该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讨论、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提高自学能力,能独立阅读教材和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在理解内容和加深学习下写出条理清晰的阅读笔记和小结,能用所学知识帮助理解现实金融问题。
本课程内容在48学时内实施完成,通过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介绍,掌握基本的金融理论和金融运行机构,了解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一些与金融较为密切的事件,通过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几个方面的学习,从总体上了解、理解货币、信用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第一章 货币概述
学习要求:货币的产生及货币职能。 考核重点: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学习要求:信用工具及对经济的影响。 考核重点:利息与利率及有关计算。 第三章 金融市场
学习要求: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和现代金融市场理论。 考核重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第四章 金融机构
学习要求:中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动作机制。 考核重点:国际金融机构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 商业银行
学习要求:商业银行业务及其经营管理、中国银行业改革。 考核重点:商业银行业务及其经营管理、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第六章 中央银行
学习要求:中央银行的产生背景、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及独立性问题与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
1
考核重点:中央银行的职能及清算业务 第七章 货币需求
学习要求: 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量的测量、M1和M2。 考核重点:货币需求理论。 第八章 货币供给
学习要求:货币供给的形成、运行、决定、及控制机制。 考核重点:货币乘数及推算、货币供给。 第九章 货币均衡
学习要求:货币供给失衡及调整、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与控制。 考核重点: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与控制。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学习要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机制。
考核重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机制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学习要求: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及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 考核重点: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
学习要求:金融抑制、深化与约束、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考核重点:金融抑制、深化与约束与金融创新、我国目前的金融抵制问题。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 使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资料: 1、《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美]劳埃德·B托马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货币金融学》,[美]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金融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编写人:佘时飞 2010-3-30
2
《金融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范围与考试重点 第一章 货币概述
了解货币产生及职能。 掌握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了解信用工具及对经济的影响。
理解利息与利率及有关计算、掌握连续复利计算。 第三章 金融市场
了解现代金融市场理论。
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及中国金融现状。 第四章 金融机构
了解中国金融机构性质与职能。 掌握国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 第五章 商业银行
了解中国银行业改革、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掌握商业银行业务及其经营管理。 第六章 中央银行
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及独立性问题与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 了解中央银行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七章 货币需求 了解货币量的测量。 理解货币需求理论。 第八章 货币供给
掌握货币供给的形成、运行、决定、及控制机制。 理解货币乘数及货币供给。 第九章 货币均衡
掌握货币供给失衡及调整、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与控制。 理解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与控制。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掌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机制。 了解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掌握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及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 理解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 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掌握金融抑制、深化与约束与金融创新、重点掌握我国目前的金融抑制现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