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地球自转和公转讲义和配套练习(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13:17: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word格式完美整理

专题一 宇宙中地球

一、地方时和区时

(1)地方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 (2)时区和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划分方法如图。

时区号=已知经度÷15°(取整数),除尽或者余数小于7.5°,商即为时区数,如果余数小于7.5°,时区数等于商+1。

区时:每一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这个时间为区时。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中时区中央经线为0°,东1区中央经线为东经15°,东西12区中央经线为180度经线。

标准时间: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中国使用东8区区时,即东经12°度经线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

地球上日期最多存在两天,分界线包括规定的日界线,还有事实上的日界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即夜半球正中央地点经过的经线,它不断变化。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点经线到180度经线之间范围为新的一天,余者为旧的一天。当180经线为0点时,全球各地同属于一个日期。

可编辑版

word格式完美整理

时间计算:从180°经线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周再到180°经线,时间越来越早,即时间不断增加。 ①地方时差=两地经度差×4分钟(两地经度差在0°经线的同侧为“—”,异侧为“+”)

②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③区时差=时区差×1小时(时区差在零时区的同侧为“-”,异侧为“+”)

④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 读图14,回答 1--2题。 1.甲地位于( )

A.大西洋 B.非洲大陆 C.印度洋 D.南美大陆

2.已知乙处的昼长为6小时,伦敦的地方时可能是( )

A.18时 B.16:20 C.13:40 D.14:20

图中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①点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西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330km。 ①为20°W, 6:00

3.图中⑤点的地理坐标是( ) A.10oE,60oS B.150oW,60oN

C.170oE,60oS D.30 oE,60oN 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

A. 3:20 B.8:40 C. 15:20 D. 20:40 5.图中④点的昼长约为( )

A.8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9月23日6时整,甲地(40°N,45°E)正好日出。据此回答6-7题。

6.此时一艘轮船航行于太平洋上。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

A.9月23日14时50分 B.9月23日15时10分 C.9月24日15时10分 D.9月24日14时50分 7.此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 )

春秋分

A.50° B.40° C.73﹒5° D.16﹒5°

图14

可编辑版

word格式完美整理

二、昼夜长短的判断和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的判断

①某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取决于该地所处纬线的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比例,任一纬线的昼弧和夜弧的时间总长均为24小时。

②不同纬度的地点的昼长或夜长的比较,应比较两地昼弧或夜弧所占据的经度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时间越长,弧长上每15°占据1个小时。 (2)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①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

②春分→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极附近有极夜;北极附近有极昼;夏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

③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北极附近有极夜;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 (3)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 ①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白昼最长,北极点到北极圈范围出现最大范围的极昼,黑夜最短。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北极点到北极圈范围出现最大范围的极夜现象。 ②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略) ③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

④极点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南北极点均为半年昼半年夜。

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8—10题。 8.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④ 地位于

A. 南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低纬度 C. 副热带高压带 D. 副极地低压带 10.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

A. 24小时 B. 22小时 C. 20小时 D. 18小时

此题考查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圈以内出现

极昼现象,纬度越高极昼时间越长,极点半年的极昼,另一半球相反。1地极昼时间较长,应在极点附近,3点6月22日出现极昼应在北极圈上,2地介于极地和极圈之间,我们又知道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极圈以内的终年不冻港,故选B项。4地的昼夜时间变化较大应在高纬度。8月23日的昼长与4月23日的昼长应相当,两个日期关于6月22日对称,然后通过图表可得出结论。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计算公式:H=90°-纬度差(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相减;若两点分别在南、北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相加)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可编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