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矫正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6:11: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手法矫正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成付 陈晓艺 边瑜健 王玖忠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第03期

【摘要】 目的:评价手法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连续治疗20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的颅多普勒(TCD)血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交感型颈椎病; 手法治疗; 星状神经阻滞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逐渐增加,导致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有统计指出,目前交感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总发病率,由1993年的3.9%逐年上升到10%[1]。该疾病病程易反复,临床上易过度治疗[2]。笔者收集交感型颈椎病患者80例,评估手法矫正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30~72 岁,平均51.4岁,平均住院22 d。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8~70岁,平均49.0岁,平均住院21 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第二届全国颈椎病诊断标准如下: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为主:(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头痛或偏头痛,头晕特别在头转头时加重,有时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瞳孔扩大或缩小,眼后部胀痛;心跳加速,心前区痛和血压升高,头颈上肢出汗异常以及耳鸣等;(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排除其他系统脏器病理改变(5分);多有颈椎退变,包括颈椎不稳;颈交感神经封闭或高位硬膜外封闭能使症状减轻或消失(1分);压头试验症状加重,牵引症状减轻(2分)。总分6分以上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符合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检查发现有心血管病、精神病、神经内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内分泌疾病者除外。 1.4 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4.1 治疗组实施颈椎矫正手法治疗 仰卧与坐位状态下,颈椎后仰与侧旋的功能状态;按照各阶段颈椎对应的软组织区域对其进行放松舒缓;结合影像学资料对非解剖位置的颈椎节段进行手法矫正。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2 对照组行星状神经节阻滞 采用前侧入路气管旁穿刺法。患者取仰卧位,保持头正中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在患侧气管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上方两横指( 平环状软骨水平) 处, 左手食指和中指将胸锁乳突肌和颈总动脉推向外侧,垂直进针、触及第6颈椎横突后稍退1~2 mm,回吸无血及气,注入0.15%布比卡因10 mL,平卧观察30 min无异常反应进行下一步治疗。1次/d,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连续治疗20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的颅多普勒(TCD)血流的变化情况。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原有症状、体征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2)显效:原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3)有效:原有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4)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总体疗效及TCD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组别 治愈 (例)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治疗组(n=40) 30 5 3 2 95.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照组(n=40) 21 10 6 3 92.5 3 讨论

交感型颈椎病表现为症状多、体征少、诊断困难,故不少患者辗转于五官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等科室治疗,都得不到良好的疗效,而造成医生头痛、患者苦恼的尴尬局面。交感型颈椎病指颈交感神经受到直接刺激、牵拉和压迫或因相关颈源性疾病反射性激压导致颈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3]。它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耳鸣盗汗、心悸胸闷、情绪变化等交感神经兴奋和抑制方面的症状。有研究指出,交感型颈椎病与颈椎不稳密切相关[4]。在解剖位置上,颈交感干位于颈血管鞘后部颈前筋膜的深侧,当颈椎某一节段失稳,椎动脉与血管周围交感神经组织易受刺激,引起一系列症状[5]。同时,在颈前筋膜及周围组织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也分布了颈交感神经节发出大量节后纤维,它们交织成网。导致颈椎失稳的因素较多,如严重外伤,慢性损伤,劳损、炎症等,其根本因素是颈椎各节段产生了生物力学上的变化,在治疗上,一般有手术和非手术之分,但真正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只占少数,临床上绝大多数是以非手术治疗方法为主。

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种疗效较好的非手术疗法,临床上使用较多。能保持患者交感神经的功能稳定,调节兴奋或抑制的交感神经恢复正常[6]。其作用机制是在短时间内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调整受抑制的交感神经活活动,通过这种双重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星状神经节配合椎旁阻滞疗法,在缓解了肌肉痉挛的同时,还能对交感传输链实施脱敏治疗,达到改善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血液循环的目的[7-9]。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用四步手法治疗,对因颈椎不稳产生位置异常的椎体,通过推拿、颈椎定点旋转、复位,调整到正常位置,纠正椎体小关节紊乱,改变突出物或增生物与交感神经的位置,从而解除或减轻对交感神经的压迫与刺激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10]。通过治疗,还可以舒缓颈椎及周围组织、肌肉、韧带的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血循环加快、充足供血,达到改善VA及BA血液循环的目的,解除颈周肌肉的痉挛紧张,有助于缓解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本组治疗前后存在差异(P0.05)。虽然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肯定,甚至被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是即刻诊断交感型颈椎病的可靠方法,但药物维持有时间性,维持疗效较短,操作并发症较多[12]。而手法治疗不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也不用担心药物副作用及并发症,只要患者有耐心坚持即可。目前在基层医院,甚至在社区康复中心都能完成,而且社区就诊还有助于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因此,推广这一疗法,既能节省大多数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时间,又能节药大医院的医疗资源[13]。

交感型颈椎病不仅有跨学科的症状,还存在着跨学科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是复杂的[14-15]。当然,不同颈椎病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而针对各型颈椎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规范,使治疗措施不断地更趋合理有效方便,无疑是临床工作者今后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