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9古代诗歌形象题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5:57: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强化训练(十九) 古代诗歌形象题

题组一 对点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渡桑干 刘 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是“年”的代称, “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②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③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游栖霞寺 李建勋

养花天气近平分,瘦马来敲白下门。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琅琊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 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注】①平分:春分节气。②白下:南京的别称。③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 2.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冷落萧条的春景图。天还未亮,月色朦胧,春意未显,篱舍旧村稀疏。描绘了满目萧疏的景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为尾联抒发感慨作铺垫。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子 规 吴 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被罢官后,流居荆南时期。②旧苑:指京城。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

3.诗人借子规抒发了内心情感,请简要概括诗人的形象,并结合子规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是一位飘荡在外、境地凄苦、愁断肠的游子形象。第一联写子规(杜鹃鸟)离开繁华的故地,年复一年地四处飘游;第二联借“他山”和“旧苑”写子规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第三、四联描写子规在雨里、在月夜凄然长鸣。作者借所咏之子规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之情。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题目。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4.“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选取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数的乱山,落日的余晖,荒芜的城池,苍茫的鼓声,渲染(烘托)了纷乱凄清的气氛,意蕴悠长,表达了词人愁苦哀伤的心情。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 蚕 [唐]于

【注】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春 蚕 [明]刘 基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 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

【注】①焚身:指缫丝时先把茧投入沸水中烧煮。②蜚:通“飞”。 5.这两首诗中的蚕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于诗中的蚕是甘于牺牲的形象:野蚕采食青桑吐丝成茧,甘愿牺牲自己,衣被生

民。刘诗中的蚕是盲目牺牲的形象:春蚕独自辛苦,却不知为谁吐丝成茧,还要遭受焚身之难。

题组二 综合练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

子 规

【注】

余 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对旧制进行整顿和改革,遭到守旧派反对,被贬为陕西路宣抚使。当时诗人为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与范仲淹交往甚密,于是上奏章为范仲淹辩护,也被贬。这首诗即为此事所感而作。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联中的一个“冤”字,点明主旨,统领全诗,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十个字连用了六个名词,勾勒了一幅烟雨微茫的景色,实写子规活动的场景。 C.诗歌的前两联描绘出了一幅春残凄凉的画面,寄寓了自己因蒙冤而感到不平的情感。 D.诗人联想到了范仲淹及自己的遭遇,涕泪滂沱,惭愧为名利所缚,感叹不如及早归隐田园。

E.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比直抒胸臆更含蓄,有利于诗人情感的表达。

答案:BE

7.本诗以“子规”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以子规自喻,以子规声嘶力竭地鸣冤叫屈,来寄寓自己的冤屈。以子规引出下面的描写及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