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0:52: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 光电传感器基本原理 10
关系,因此将它接在运放的正、反相输入端之间,利用这两端电位差接近于零的 特点,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在图中所示条件下,输出电压
由光通量对光电元件的作用原理不同所制成的光学测控系统是多种多样的,按光电元件(光学测控系统)输出量性质可分二类,即模拟式光电传感器和脉冲(开关)式光电传感器.模拟式光电传感器是将被测量转换成连续变化的光电流,它与被测量间呈单值关系.模拟式光电传感器按被测量(检测目标物体)方法可分为透射(吸收)式,漫反射式,遮光式(光束阻档)三大类.所谓透射式是指被测物体放在光路中,恒光源发出的光能量穿过被测物,部份被吸收后,透射光投射到光电元件上,如测液体、气体透明度和混浊度的光电比色计等;所谓漫反射式是指恒光源发出的光投射到被测物上,再从被测物体表面反射后投射到光电元件上,如光电比色温度计和光照度计等;所谓遮光式是指当光源发出的光通量经被测物光遮其中一部份,使投射刭光电元件上的光通量改变,改变的程度与被测物体在光路位置有关,如振动测量、工件尺寸测量;而在脉冲式光电传感器中在这种传感器中,光电元件接受的光信号是断续变化的,因此光电元件处于开关工作状态,它输出的光电流通常是只有两种稳定状态的脉冲形式的信号,多用于光电计数和光电式转速测量等场合。
第三章 CCD传感器 11
第三章 CCD传感器
3.1 光固态图象传感器
光固态图象传感器由光敏元件阵列和电荷转移器件集合而成。它的核心是电荷转移器件CTD(Charge Transfer Device),最常用的是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CCD自1970年问世以后,由于它的低噪声等特点,CCD图象传感器广泛的被应用在微光电视摄像、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尤其适用以上领域中的图像识别技术。
3.1.1 CCD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图12 CCD的MOS结构
CCD是由若干个电荷耦合单元组成,该单元的结构如图12所示。CCD的最小单元是在P型(或N型)硅衬底上生长一层厚度约为120nm的SiO2,再在SiO2层上依次沉积铝电极而构成MOS的电容式转移器。将MOS阵列加上输入、输出端,便构成了CCD。
当向SiO2表面的电极加正偏压时,P型硅衬底中形成耗尽区(势阱),耗尽区的深度随正偏压升高而加大。其中的少数载流子(电子)被吸收到最高正偏压电极下的区域内(如图中Ф1极下),形成电荷包(势阱)。对于N型硅衬底的CCD器件,电极加正偏压时,少数载流子为空穴。
如何实现电荷定向转移呢?电荷转移的控制方法,非常类似于步进电极的步进控制方式。也有二相、三相等控制方式之分。下面以三相控制方式为例说明控制电荷定向转移的过程。见图13(a)
第三章 CCD传感器 12
图13 电荷转移过程
三相控制是在线阵列的每一个像素上有三个金属电极P1,P2,P3,依次在其上施加三个相位不同的控制脉冲Φ1,Φ2,Φ3,见图13(b)。CCD电荷的注入通常有光注入、电注入和热注入等方式。图13(b)采用电注入方式。当P1极施加高电压时,在P1下方产生电荷包(t=t0);当P2极加上同样的电压时,由于两电势下面势阱间的耦合,原来在P1下的电荷将在P1、P2两电极下分布(t=t1);当P1回到低电位时,电荷包全部流入P2下的势阱中(t=t2)。然后,p3的电位升高,P2回到低电位,电荷包从P2下转到P3下的势阱(t=t3),以此控制,使P1下的电荷转移到P3下。随着控制脉冲的分配,少数载流子便从CCD的一端转移到最终端。终端的输出二极管搜集了少数载流子,送入放大器处理,便实现电荷移动。
3.1.2.线型CCD图像传感器
线型CCD图像传感器由一列光敏元件与一列CCD并行且对应的构成一个主体,在它们之间设有一个转移控制栅,如图14(a)所示。在每一个光敏元件上都有一个梳状公共电极,由一个P型沟阻使其在电气上隔开。当入射光照射在光敏元件阵列上,梳状电极施加高电压时,光敏元件聚集光电荷,进行光积分,光电荷与光照强度和光积分时间成正比。在光积分时间结束时,转移栅上的电压提高(平时低电压),与CCD对应的电极也同时处于高电压状态。然后,降低梳状电极电压,各光敏元件中所积累的光电电荷并行地转移到移位寄存器中。当转移完毕,转移栅电压降低,梳妆电极电压回复原来的高电压状态,准备下一次光积分周期。同时,在电荷耦合
第三章 CCD传感器 13
移位寄存器上加上时钟脉冲,将存储的电荷从CCD中转移,由输出端输出。这个过程重复地进行就得到相继的行输出,从而读出电荷图形。
目前,实用的线型CCD图像传感器为双行结构,如图14(b)所示。单、双数光敏元件中的信号电荷分别转移到上、下方的移位寄存器中,然后,在控制脉冲的作用下,自左向右移动,在输出端交替合并输出,这样就形成了原来光敏信号电荷的顺序。
图14 线性CCD图像传感器
3.1.3.面型CCD图像传感器
面型CCD图像传感器由感光区、信号存储区和输出转移部分组成。目前存在三种典型结构形式,如图15所示。
图(a)所示结构由行扫描电路、垂直输出寄存器、感光区和输出二极管组成。行扫描电路将光敏元件内的信息转移到水平(行)方向上,由垂直方向的寄存器将信息转移到输出二极管,输出信号由信号处理电路转换为视频图像信号。这种结构易于引起图像模糊。
第三章 CCD传感器 14
图15 面型CCD图像传感器结构
(a) 线转移型; (b) 帧转移型; (c) 隔离转移型
线转移面型CCD的结构:由行扫描发生器、感光区和输出寄存器等组成。 行扫描发生器将光敏元件内的信息转移到水平(行)方向上,驱动脉冲将信号电荷一位位地按箭头方向转移,并移入输出寄存器, 输出寄存器亦在驱动脉冲的作用下使信号电荷经输出端输出。
特点:有效光敏面积大,转移速度快,转移效率高等,但电路比较复杂, 易引起图像模糊。
图(b)是帧转移面型CCD的结构:由光敏元面阵(感光区)、存储器面阵和输出移位寄存器三部分构成。
图像成像到光敏元面阵,当光敏元的某一相电极加有适当的偏压时,光生电荷将收集到这些光敏元的势阱里,光学图像变成电荷包图像。 当光积分周期结束时,信号电荷迅速转移到存储器面阵, 经输出端输出一帧信息。当整帧视频信号自存储器面阵移出后,就开始下一帧信号的形成。 特点:是结构简单,光敏单元密度高, 但增加了存储区。
图(c)是隔离转移面型CCD的结构:将光敏单元与垂直转移寄存器交替排列。 在光积分期间,光生电荷存储在感光区光敏单元的势阱里;当光积分时间结束,转移栅的电位由低变高, 信号电荷进入垂直转移寄存器中。随后,一次一行地移动到输出移位寄存器中,然后移位到输出器件,在输出端得到与光学图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