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异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5:42: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园林的规模技术 皇家园林是封建帝王用他们从全国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来建造的,以供他们享乐。在工程技术方面,它集中了全国的建筑人才来设计和施工,所以它的特点是规模宏大而且善于利用真山真水,体现祖国山河属皇家所有,表达出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思想。现存著名的皇家园林有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等。 私家园林主要是一些王公贵族,官吏富商以及文人雅士等私人投资建造供自家居住享用的园林。规模与皇家园林相比则小得多,多建于城市,常用假山假水;主题突出很注重构图;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注重诗情画意;受环境和园主经济条件所限,对造园者的艺术造诣和技巧要求较高,园林效果达到了一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现存著名的私家园林有:苏州拙政园、留园、可园等 二、造园条件 皇家园林的造园条件:它专为官家帝王所造,具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作后盾。同时皇家园林主要布局在北方,所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地形平坦,可利用水源较少;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沙,常绿阔叶树较少;建筑材料和设计人才都来自全国各地,造园可利用面积大。 私家园林造园的条件:由于私家园林多分布于我国南方,所以南方的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可利用河流湖泊较多;丘陵地带靠近城市,园石到处可取;气候温和,常绿阔叶树多。但园主经济条件和可以用来造园的面积有限,所以多为盆景式园林。 三、园林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一)表现含蓄 含蓄效果是中国园林建筑重要的风格之一。首先中国园林意境是含蓄的,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也不是开门

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 譬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皇家园林中的北京颐和园既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 私家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比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园为主,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当游人在此游览时,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横生。

(二)强调意境 皇家园林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安排了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和组合丰富的建筑群。皇家园林严格地说是体现了当时皇家艺术的审美观和其所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与此同时,它也体现出了皇家的富丽堂皇,唯我独尊的思想。 私家园林则显得内敛了许多。私家园林意境的主题是表现文人士大夫怡情自然山水,超脱世俗功名的情结。同时也表现出明媚秀丽,曲折深邃,但使人略感局促的特点。这个环境无需很大,也无需奢侈,只求在城市的喧闹中造就一种隐居的气氛,使他们在简朴的生活中继续磨砺着自己的意志和德行。 园林建筑也融入了以老、庄为代表的,中国道家哲学思想“天人合一观”。在古代它具有

天然的美学品格,它启示于人的至善、至美的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它对中国园林建筑和设计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如北京颐和园,苏州园林等,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园林建筑、园林设计的群体美、环境美、亲和自然之美,创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之美,体现了园林建筑、园林设计之美学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

(三)植物选择恰到好处 在皇家园林中,多为高大的乔木,而且遍及奇花异卉。作为乔木的苍松翠柏是庄严、宁静、和谐的美,而奇花异卉则是皇家富甲天下的象征。 私家园林中的植物的选取配置就如同其整个的园林风格,显得清新雅致。其园中的植物以单体欣赏为主,有别于皇家园林中的群植或成林布置。

(四)注重楹联碑刻。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这方面的处理又不尽相同,在皇家园林中无论是一般的赏景楹联,还是直抒胸怀的碑记,多为博大崇高、意境深远的内容。如故宫养心殿西门联:三岛春深云气暖,九霄地迥月明多。 私家园林中的楹联碑刻内容则多表现为简洁淡薄、风韵清新。不管是直抒胸臆,还是含蓄藏典,游人都能从中领悟到景致的意境。如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联:胜地居淮南,看云影 当空,雨水平分清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夜三更。这幅对联很好地化用了王勃与杜牧的名句,道出了二十四桥的意境,非常符合江南私园的特点风貌。

(五)突出神仙崇拜 皇家园林建筑与神仙崇拜有密切关系,并得到了广泛的体现,所以这一特点成为区分私家园林的典型标志。只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