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5:16: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确定位置(一)》教学设计

大埔第二小学 杨锦凌

2017-5-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确定位置(一)》。 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的《确定位置(一)》这一课主要体现了以下设计理念: 1、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2、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4、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

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的知识,并会用这些知识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在四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及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以前已经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8个方向来表示物体位置的知识,还学习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及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这些知识给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但是,仅凭这些知识来确定某些物体的位置是不够的,有时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所以学习用方向与距离的知识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就显得非常必要。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和解决一些问题大有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方向与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认识平面图上东、西、南、北及观测点的位置关系并且能根据方向和距

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

力得到提升。

教学重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对物体任意角度具体位置进行规范、准确地描述。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归纳法、激趣法。 学法指导: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PPT课件、量角器、直尺、中国地图作业纸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一幅钓鱼岛风景图片,提问:同学们,这幅图的风景漂亮吗?想知道它在哪里吗?老师稍后将会给大家介绍这幅图的一些情况。如果不知道它的位置的话,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大家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了。首先让我们先回忆一下表示方向的一些知识。(引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边谈话边板书课题:《确定位置(一)》)

[设计意图:为稍后利用确定钓鱼岛位置时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做好铺垫。]

2、复习东、西、南、北和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大方向的知识(注意点明观测点)。 3、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在喷泉广场同学们仔细观察了动物园各馆的分布示意图,并找到了他们感兴趣的一些场馆。(出示主题情境图)请大家看示意图,你都看到了哪些场馆?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动物?由学生熟悉情境图后指名学生说:你最想去的是那个场馆呢?(熊猫馆)为什么呢?(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大熊猫的资料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去动物园的情景,先让学生说出各自喜欢的动物和最想去的场馆,再适时地引导学生快乐、自愿地走进熊猫馆。]

二、新课探究。

1、出示课本P65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园里的各个场馆及路线图,明确观测点的位置是喷泉广场。板书:观测点和(被观察的)物体。(让学生自己寻找、同桌交流、指名汇报结果。)

2、探究方向(角度)在物体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⑴、提问:你能说出动物园里熊猫馆、狮虎山分别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吗?(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⑵、质疑:熊猫馆和狮虎山都在喷泉广场的北边再往东的方向上,那这两个场馆是不是在同一个地点呢?(引起学生的疑问,主动去思考)我们怎么才能够区分这两个场馆不同的位置呢?(先让学生间交流后指名汇报交流的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可以用角度来区分)

⑶、引导学生明确:以喷泉广场为观测点,熊猫馆所在的方向与正北方向所成的夹角比狮虎山所在的方向与正北方向所成的夹角小,前者20°,后者50°。所以用角度可以区分他们的具体位置。(尽量引导学生思考、描述它们的夹角,表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做法。通过观察、分析、推断找到最佳答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⑷、同桌合作:找角、量角,教师指导量角。然后介绍象限角的概念。引导、规范学生能够正确表示和读出象限角,使学生掌握用象限角来描述熊猫馆和狮虎山的具体位置。(先让学生间交流,然后指名描述。)

⑸、引导学生小结:看来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方向(角度)比较准确一些。板书:方向。(表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做法。)

⑹、教学生规范叙述物体的位置。(如: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20°的方向上;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70°的方向上;但指南针上只有南、北两个方向,所以我们在描述时尽量地选择和使用第一种表述方法:北偏东20°。)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质疑引发认知冲突,增添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和动力,从而很自然地得出:加上角度会让我们的表述更准确。有水到渠成之效。]

3、探究距离在物体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⑴、请同学们找到大象馆和长颈鹿馆,他们分别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如何区分他们的位置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⑵、指名汇报。(大象馆和长颈鹿馆都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60°的方向上。)

⑶、质疑:大象馆和长颈鹿馆都在喷泉广场北偏西60°的方向上,那这两个场馆是不是在同一个位置呢?如何区分它们的位置呢?(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

⑷、让学生明确:从平面图可以看到,大象馆距离喷泉广场1000米,而长颈鹿馆距离

喷泉广场500米,它们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同,所以可以用距离来区分它们的不同位置。板书:距离。(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描述。让学生认识到,确定物体的位置还需要知道距离。)

⑸、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采用方向与距离的方法描述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详细位置。 ⑹、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小结:只有将方向和距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到,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考虑三个要素:观测点、方向、距离。)

[设计意图:通过假设,让学生设身处地很容易地引出了问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深入地体会到要确定位置除了方向与角度这两个因素外还必须要加上距离。]

4、引导学生小组内说一说各场馆的准确位置。(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夹角较小的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5、结合确定钓鱼岛的位置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⑴、出示本节课开始时播放的一幅钓鱼岛风景的图片,提问:同学们,这幅风景图片你们看过吗?在哪里看过?你还知道钓鱼岛的一些事情吗?(老师概要地介绍钓鱼岛的地理位置和日本故意制造事端的情况,并借此问题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⑵、利用刚刚所学的利用方向与距离来描述从广东梅州看钓鱼岛的具体位置。(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作业纸上完成,指名回答、展示作业情况。)

[设计意图:《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确定钓鱼岛的位置很好地契合本节课的内容,又与本节课开头所提的问题前后呼应,同时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德育”与“智育”双丰收!]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利用方向(象限角)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现在我们就来解决一些问题吧!首先要进行的是“夺宝行动”。

1、课件出示课本P66“练一练”的第一题。(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教师讲评、小结。) 2、课件出示课本P66“练一练”的第2题。(简要介绍亚丁湾与护航这两个名词,介绍我国派一些舰艇护航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教师讲评、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由易到难的分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另外通过介绍护航行动让学生明白贸易安全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再次受到思想教育。]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设计意图: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梳理、归纳和总结,起到对知识的巩固效果,对整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容忽视。]

五、布置作业。

描述我们参观斑马场后去猴山的行走路线。

附: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一)

方向

观测点 --------→ 物体

距离

大象馆在喷泉广场北偏西60度的方向上,距离喷泉广场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