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小城镇特色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探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9:11: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突显小城镇特色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探索

突显小城镇特色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小城镇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小城镇建设往往忽视自身特点,趋于同质化。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全面提升小城镇功能内涵,推进城镇现代化,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江苏省兴华市安丰镇东南片区控规为例,探讨在小城镇控规的编制中如何结合自身特点,立足发展现状,区别于城市控规,在编制思路上形成创新和突破,从而对小城镇发展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 1安丰镇概况

安丰镇位于兴化市市域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水资源丰富,是兴化市确定的重点发展的市域东北部副中心。规划地块位于安丰镇镇区东南部,东至规划纬九路、南至纬七路、西至盐靖河、北至海沟河,总用地面积为150.58公顷。规划地块紧邻城镇中心区,内有商贸繁荣的老街区,有一定的宗教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且自然生态条件良好,水系丰富,有较好的特色塑造基础条件。现状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用地混杂交错;配套设施不完善;道路不成系统,可达性较差;空间品质不高,缺乏开敞空间,环境质量堪忧;现状建筑的风格各异,滨河景观被遮挡,水乡风貌无从突显。 2规划思路与空间布局

规划以延续并深化总体规划为出发点,深入挖掘自然、宗教、文化等资源,分区制定开发建设策略,优化整合用地布局,提升空间品质,促进老镇区适时有机更新。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管理水平以及居民生活行为特征,根据开发建设策略和发展目标的不同,制定差别化的强制性规定指标和引导性指标,合理增强规划管理的弹性和可操作性,建设一个功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优美、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传承、彰显水乡风貌的特色居住片区。

规划总体构思强调功能协调、城镇生态的原则,形成“一心三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两区六带”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一心”即居住社区中心,位于塘港河路与徐吴路交叉口;“三轴”即沿徐吴路、新大街和塘港河路的三条公共设施发展轴线;“两区”:即南北两个基层居住社区;“六带”即六条滨水景观带。

3突显小城镇特色,把握控规编制重点

3.1统筹兼顾老镇区与新镇区,分区制定开发建设策略 规划地块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安丰老镇区所在地,建设量密集,以生活用地为主导,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沿新大街布局;南部以鱼塘、农田为主,有少量农宅,处于待开发状态。规划根据现状建成特征、城镇发展需求及管理实际确定开发建设策略。对已建成地段即老镇区以保留整治为主,提升环境质量,打造具有一定历史记忆传承的特色街区。对待开发地段进行整体开发,适度超前配套公共设施。 3.2关注城镇居民行为特征,提升城镇生活空间品质 3.2.1 优先保障公益性公共设施落实,引导建设生活休憩型滨水空间

规划保留老镇区内教育、文化、宗教、医疗等公共设施,依托新大街进行拓展,延续老镇生活区内的商贸氛围。结合公共设施建设滨水绿带和小型绿化广场,引导滨水地区人为活动,提升土地价值,彰显水乡特色。规划鼓励建设多样化的滨水岸线,分为四种类型:堤坝式硬岸、植栽式软岸、混合式驳岸、临水建筑,具体设计和景观建设要求见表1。

序号 类型 断面形式 护岸材料 慢行空间设置要求 景观建设要求

1 堤坝式硬岸 规则直立式 混凝土 允许步行和自行车通过 堤坝外绿化带内结合河流、公共绿地建设滨水广场、景观休闲步道,种植群落植物和高大乔木

2 植栽式软岸 自然斜坡式 自然推土为主 只允许步行 自然连续型滨水绿化,形成沿岸良好的绿色生态氛围

3 混合式驳岸 自然斜坡式、规则直立式 自然推土为主,辅以混凝土平台 允许步行和自行车通过 建设连续性滨水步道,便于人们健身游憩,在公共空间开敞处设置亲水平台、亲水码头等,便于观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游览等活动要求;绿化可根据各地段的滨水条件进行设计,以滨水群落种植、块状花池、灌木辅以高大乔木种植为主,形成良好的休憩观赏空间

4 临水建筑 规则直立式 混凝土 —— 建筑贴近水面,形成连续性的建筑景观界面

表1:滨水岸线设计要求 3.2.2构建生活性慢行交通体系

小城镇居民交通出行以慢行为主,规划制定了慢行系统控制要求。根据主导功能不同分为四种慢行路径:慢行共享路径、老镇街区慢行路径、滨河林荫慢行路径和水上慢行路径,四种路径彼此联系共同形成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共享路径是非独立设置的慢行路径,共享城镇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人行道系统。老镇街区慢行路径是老镇区的巷道空间,生活性路径,宽度在2~4米之间。滨河林荫慢行路径是沿滨河绿地设置的步行空间,游憩性路径,宽度在3米左右,局部临水地段放宽。规划地块内河道相互贯通,沿河布置游船,形成水上慢行路径,并在结合商业开发和公共建筑设置生活性码头。 3.2.3疏解交通,提出优化管理措施

规划对老镇区交通进行疏解,拆除建筑后的用地优先用于交通设施建设,满足机动车发展的需求;梳理步行街巷空间,与城镇道路有机串联,增强可达性。

对老镇商业街实施交通管制,新大街采取全路段交通管制,采用夜晚准行、白天非高峰时段准行等方式。交通管制应有清晰标志,交通管制路段超时应按违章通行处理;配合不同类型的通行方式和周边用地性质确定管制要求,管制路段外围停车泊位应配备固定的停车服务人员。

此外,规划对局部道路横断面形式进行优化,道路在医院、学校和商业区域内车行道断面可取小,以慢行交通优先,横断面均以一块板形式,建筑紧邻的一侧人行道宽度适当加宽,另外一侧人行道宽度适度变窄,局部人行道结合绿地建设,原有人行道增辟为临时停车位。 3.3引导老镇区整治改造,打造老镇特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