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解析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03: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绝密★启用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学·科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

1. 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D

【解析】分析:正极片碱溶时铝转化为偏铝酸钠,滤渣中含有磷酸亚铁锂,加入硫酸和硝酸酸溶,过滤后滤渣是炭黑,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含锂的沉淀,据此解答。

详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

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B正确;

C、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e,C正确;学科@网

D、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废旧电池的回收为载体考查金属元素的回收,明确流程中元素的转化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4褪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答案】A

【解析】分析:A、双糖又名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类化合物; B、根据酶的性质特点解答; 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

详解:A、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错误;

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B正确;

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C正确; 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正确。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B,注意酶的性质特点。

3.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3+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分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产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

[来源:学科网]

详解: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

点睛: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的作用分析,注意从乙酸乙酯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点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断。 4.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 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C. 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A

D. 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A 【答案】B

【解析】分析:A、胶体是大分子的集合体; B、根据氩气的组成解答;

[来源:学*科*网]

C、根据丙三醇的结构分析;

D、根据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的特点分析。

详解:A、16.25g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6.25g÷162.5g/mol=0.1mol,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 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氩气是一个Ar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8 NA,B正确;

C、1分子丙三醇含有3个羟基,92.0g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3 NA,C错误;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1.0 NA,D错误。答案选B。

点睛:选项D是易错点,主要是不清楚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属于自由基取代反应,每个氢原子都有可能被取代,其产物比较复杂,这与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完全不同。 5. 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 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 生成1 molC5H12至少需要2 molH2 【答案】C

【解析】分析: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B、根据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判断; C、根据饱和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判断; D、根据氢原子守恒解答。

详解:A、螺[2,2]戊烷的分子式为C5H8,环戊烯的分子式也是C5H8,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 B、分子中的8个氢原子完全相同,二氯代物中可以取代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是相邻碳原子上或者不相邻的碳原子上,因此其二氯代物超过两种,B正确;

C、由于分子中4个碳原子均是饱和碳原子,而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4个原子一定构成四面体,所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均处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

D、戊烷比螺[2,2]戊烷多4个氢原子,所以生成1 molC5H12至少需要2 molH2,D正确。答案选C。 点睛:选项B与C是解答的易错点和难点,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关于有机物分子中共面问题的判断需要从已知

)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