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基础知识题(4-7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7 2:22: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四课 我与集体共发展

1、集体的含义、形式、基本特征及作用(即在集体生活里的感受)?

⑴含义:集体是一个整体,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这里的集体泛指一切形式的集体。每个人都从属于不同的集体,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集体中度过的。 (2)形式:班级、学校、社区、工厂都是集体,民族、国家是大集体。

(3)基本特征: 同一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作用:彼此关爱,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相互鼓励,共同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1)集体是一个整体,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

(2)同一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

(3)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4)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3、为什么“团结使集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或为什么说团结才有力量?或集体团结的作用?)

(1)集体的团结能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2)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4)历史发展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集体无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国家的统一、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集体的团结。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1)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2)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除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会促进集体的发展。

(3)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5、怎样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1)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2)在集体生活中,集体应当尊重每个成员的个性,尽量满足个人的合理要求 (3)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必须反对那些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6、中学生应怎样为集体添光彩?或中学生怎样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决不做损害集体荣誉和利益的事;

(2) 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勤奋学习。 (3) 在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 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7、如何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1)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2)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

8、重点话:(1)集体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团结。

(2)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第五课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1、我们的社会生活为什么能发生日新月异这么大的变化? 党和国家的正确方针和政策,以及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2、社会的发展对于个人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流、学会做人。

3、中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1)只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通过参与各类有益的社会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4、中学生应该怎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1)中学生参加与社会生活可以结合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采用多种形式。 (2)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认清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3)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克服盲目从众的的消极影响。 (4)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5)我们一方面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5、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主要有哪些方式方法(或可以采取的形式有哪些)? 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6、从众心理的表现?

(1)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人们的工作、学习、消费、衣着等方方面面。

(2)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在周围大多数人的影响和压力下,有时会改变自己的意见从而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是从众心理的表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随大流”。

(3)从众有的是发自内心,有的只是表面上顺从。 7、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积极影响: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消极影响:盲目从众、随波逐流是危险的,它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8、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呢?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9、谦让的意义或原因?

(1)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要求人们谦逊礼让。(2)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3)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宽容。

10、谦让的基本要求或表现?或我们中学生如何做到谦让? (1)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期凌人。

(2)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

方便留给别人;(3)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 11、分享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把“我的”当成“我们的”。

意义:(1)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会使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12、怎样帮助他人?或帮助他人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方法。(2)在帮助过程中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和维护他人的自尊。

13、中学生怎样为社会做贡献呢?

(1)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3)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14、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我们中学生可以作些什呢?

比如,为贫困儿童献爱心、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 15、我们中学生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呢? (1)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 (2)关心祖国建设事业,关心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3)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为解决这些问题献计献策等。 16、什么是奉献?奉献的表现是什么?

(1)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自己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就是在奉献。

(2)奉献有不同的表现: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为社会献爱心、扶弱助困以及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等都是奉献。

17、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大学毕业生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西部去支援服务?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1)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的人才,大学毕业生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西部去志愿服务,是时代的需要、时代的要求,是一种奉献精神。一个人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必须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2)做为中学生的我们要从小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志向,把热爱集体、奉献社会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六课 关爱大自然 从我做起

1、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大自然,你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

(1)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2)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3)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4)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2、美的自然对象分为那两种?

(1)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2)末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3、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5、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