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19 1:24: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全国公开课比赛一等奖《雨霖铃》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品鉴意象 二、体味情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刚考试完,很累吧星期六还在这儿听我的课,很辛苦啊!)我给大家放首歌,轻松一下,好不好?
生:(欢呼)好! 师:(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幻灯:“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师生听歌) 师:邓丽君深情、甜美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 生:柳永
师:对啊!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品鉴意象、体味情感”(幻灯:【学习目标】“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二、整体感知 师:《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幻灯:“文本、录音”)(播放曹灿范读)
生:(听) 师:(听)
师:那么,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请大家找出来 生:多情自古伤离别
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明确)大家听得很用心,也很善于动脑,作者的心情在词的下片表露无疑,那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板书,并提醒同学在书上标画出来)(幻灯:【整体感知】 “多情自古伤离别”)大家齐读一下这句话
师: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伤心,凄凉
师:是啊!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其中最苦是“爱别离”“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
生(预设):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生(预设):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生(预设):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生(预设):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师:很好!大家的知识面很广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投入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品品柳永独特的离别情
师生:(齐读)“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大家品出柳永与众不同的情感来了吗?想好了,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预设):我觉得柳永的“伤离别”比一般人更重,“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明柳永的离别是在凄冷的秋季文人感秋则悲,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场景下和心爱的人离别呢?真是双重的痛苦啊!
三、重点探究
师:说得真好啊!说你是柳永的知音也不为过啊!那么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生:(读) 师:(巡视点拨)好!大家读得很认真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 生: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板书) 师: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凄凉、沉寂
师: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生:不全是实写,“烟波、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
师: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
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
、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 、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此时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否试着代他说两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幻灯:【重点探究】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三个问题)
生:(就上述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和大家交流)
师: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大家丰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艺术空白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请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
生:诵读
师:好,读得很有感情思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生(预设):我认为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直抒胸臆,把离别后的痛苦酣畅淋漓地说出来了!
师:前面我们分析了,这句最能体现作者的离别情绪 生(预设):我认为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幻灯:【重点探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借景抒情,“酒”“杨柳”“风月”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师: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经你一分析,当之无愧啊!“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的心却是悲苦的
生(预设):我认为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尘万丈,我非你不爱恋人离开,百无聊赖正可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师:非常有文采的见解啊!谢谢你和大家分享! 生(预设):我就说说对最后一句的理解吧!“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有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的无奈与孤寂在里面以问句作结,引人思考,余味无穷
师:能用所学知识相印证,并有自己的感悟很好!我们无论选哪一句,都能体味到柳永那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的相思苦和离别情带着柳永的离情别绪,我们再一次来齐读这首词吧
四、综合领悟
师:这首《雨霖铃》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假设让你为它取个题目的话,你会拟个什么样的题目呢?请说明理由(幻灯:【综合领悟】 “问题:拟题目”)
生(预设):秋别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秋天的关于离别的故事 师:很切题,好! 生(预设):伤别因为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就是“伤离别” 师:能扣住情感拟题,读的深入 生(预设):思念因为词人对恋人的思念无处不在,我觉得用“思念”比较好
师:不错我给你改一个字,改成“相思”是不是更好呢?我觉得柳永和恋人是彼此思念,这样更能说明两人情深意长
五、拓展应用
师:词还有个别名,大家知道叫什么吗? 生:“诗余” 师:对,“诗余”可见诗词本是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把这首词改写成诗呢?试试看吧!(幻灯:【拓展应用】 “词改诗”)
示例: 别佳人
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凝噎留意处,执手望泪眼 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 示例: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 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 生:(创作,展示) 师:(交流,评点) 师:(总结)
我曾在《忆柳永》中这样写道:“忍把浮名换浅唱,只为儿女道情长烟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红平生畅奉旨填词无冕王,井水歌罢美名扬多情最是雨霖铃,至今想念柳七郎” (幻灯:【总结】“《忆柳永》”)什么是经典呢?我想应该是指那些历经时光打磨和岁月淘洗而依然名之为典范的作品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读这首词,我们知道,人世间有一种情感叫离别,有一种感觉叫心痛,有一种心情叫相思字里行间弥漫的是柳永说不尽的离别情,道不尽的相思苦在这样的经典里沉醉千年又何妨!让我们投入地走进《雨霖铃》,用我们的深情诵读向那位伟大的词人柳永致敬吧!(师生齐读)
六、布置作业
阅读柳永的《蝶恋花》,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写一段不少于字的鉴赏短文(幻灯:【总结】“《忆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