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6:53: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 (1)时代特征

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使用的劳动工具十分简单。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几乎完全被动地依赖于大自然,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都当作神灵的化身加以崇拜。人对于大自然是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呈现为亲和的关系。 (3)园林的发展

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处于生产目的出现的种植场地和果木蔬圃是园林的萌芽状态。 2第二阶段 (1)时代特征

这个阶段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对自然界已经有所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在这个阶段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已从感性的适应状态转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但仍然保持着亲和的关系。 ①人类的开发活动创造了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田园风光”。

②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限于低下的生产力和技术条件,破坏尚处在比较局部的状态。 (3)园林的发展

①发展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化促进国家组织的产生和阶级的分化,促进大小城市和镇集的出现。生产力的发达以及相应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促成造园活动的广泛开展,而植物栽培、建筑技术的进步则为大规模兴建园林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②园林的特点

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a.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b.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c.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d.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③园林的四要素

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

a.土地包括平地、坡地、山地、谷地等各种地形;水体包括河、湖、泉、瀑等静态的和动态的各种水形;山体和水体构成园林的骨架,也是园林的山水地貌基础。

b.植物栽培起源于生产的目的如蔬、果、药材等,后随园艺科学的发达才有了专门供观赏的树木和花卉。

c.建筑包括房屋、桥梁、道路、小品以及各种工程设施,它们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人的游赏、居住、交通和供应的需求,同时还以其特殊形象而成为园林景观的点缀或组成部分。 ④园林的性质

a.园林是一种物质财富,属于物质文明范畴

园林建设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山、水、植物、建筑这四项工作都牵涉到一系列的土木工事,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 b.园林是一种艺术创作,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

山、水、植物、建筑四要素经过人们有意识地构配而组合成为有机的整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给予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 ⑤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按照山、水、植物、建筑四者的构配方式可园林分为两类: a.规整式园林

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甚至花草树木都加以修剪成型并纳入几何关系之中,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代表园林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b.风景式园林

规划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不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中国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 3第三阶段 (1)时代特征

18世纪中叶,蒸汽机和纺织机在英国广泛使用促成产业革命,许多国家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陆续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 (2)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工业文明兴起,带来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方式,为人类开发大自然提供更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