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8:03: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部总经济师、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 张玉香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中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农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上都产生了重大变革,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一、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驾驭农村市场经济中处于前置性的基础地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开展有效的信息服务,可以使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进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造和装备农业,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利用信息技术汇集、处理动态经济信息,为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职责优化重组,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现代化。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农业生产需要信息化,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从农业生产方面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指导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高生产效益。从农民生活方面看,借助多种信息传播媒体可以提高农民生活素质。从农村管理方面看,通过建立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小城镇信息化管理系统、农村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等可以提高乡村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办事效率。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建立城乡之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搭建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桥梁,可以使农民及时、方便地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反映问题的说话渠道。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比较完善,组织化功能显著增强。
(二)农业信息资源采集和开发利用稳步推进,信息发布功能显著增强。一是信息采集逐步完善。二是资源开发逐步展开。三是信息发布制度逐步建立。
(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推进,对建设现代农业的贡献凸显。近几年,农业部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政务内网及办公自动化、指挥调度卫星通信、农情调度、动物防疫、农业遥感和渔政指挥等信息系统。通过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及信息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各地农业部门开发应用了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基本农田管理等信息系统。
(四)农业网站及数据库建设规模扩大,信息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农业部已建成开通了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30多个专业网站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
(五)涉农信息资源整合进展顺利,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增强。目前我国农业相关信息分散于不同的管理部门,难以满足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要求。目前,初步搭建了涉农信息资源共享技术平台。各地农业部门也以多种形式推进涉农信息资源整合。
(六)注重利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目前,全国省级或其地县农业部门与中国移动合作的有20个,与中国电信合作的有18个,与中国联通合作的有15个,与中国网通合作的有9个,这些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打下了良好
基础。
三、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正确把握方向
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政府的主导化。二是需求的复杂化。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三是渠道的多样化。由于各地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别,农业信息化的推进方式也各不相同。四是工作的交织化。农业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环节,农业信息工作的内涵更丰富了,外延扩大了。五是发展的社会化。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虽然具备了一定基础,但目前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分散、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尤其是对农村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是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今后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要切实处理好五个结合:
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目前,一些地方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片面追求高新技术。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和综合服务能力出发,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当前,应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出发,全面推进农业领域信息化,着力解决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滞后的问题。 二是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结合。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级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尽快建立起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农业部门信息体系。但除政府部门外,各种农业专业协会、科研推广机构、中介组织以及各类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等也都应成为直接的信息服务主体。因此,政府部门要鼓励和扶持各类有条件的协会、企业以及生产经营大户等社会力量开展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及服务的结合。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但信息资源匮乏降低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必须调整建设思路,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的发展。要注重硬件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加大应用软件的开发力度。 四是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全国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是新形势下开展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传统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覆盖面广、直观、传播速度也很快,电视、广播、报纸等常规传播渠道仍然是当前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传播媒介,解决好信息覆盖问题。 五是国内信息与国际信息系统建设的结合。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国内国际信息两手抓。当前,应强化国际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国外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分析预测,为农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必要的支撑。 四、突出重点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信息资源共享、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多方共赢”的基本思路,重点强调以下五项工作:
(一)拓展信息资源。要在现有基础上,由生产性信息向政策性信息拓展,由经济性信息向文化性信息拓展,由国内信息向国外信息拓展,不断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丰富信息来源。 (二)构建全能网络。要继续建设好中国农业信息网,使其成为全国农业信息网络的领头者。 (三)开发信息技术。应加快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和产品进入农业领域并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积极发展精准农业。
(四)发展综合服务。在开展宏观信息服务方面,尽力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权威、及时、准确的信息参考;在开展微观服务过程中,深入调查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使农业
信息服务有的放矢。
(五)完善保障机制。要继续积极鼓励各地在工作实践中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的新机制,深入探索和实践多元投入机制,形成有利于信息技术创新和增强农业信息化后劲的发展机制,提高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水平,不断赋予农业信息化建设新的生机和活力,真正使农民和农村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受益。 厦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呈“五好”势态
今年以来,厦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头在厦、中间在外”发展思路,加快自身发展,加大品牌建设,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发展。
一、整体发展形势良好。截止8月底,全市34家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89.24亿元,同比增长11.78%;上缴税金1285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82万元,科技开发投入6631万元。 二、辐射带动能力继续增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带动基地种植面积71万亩、牲畜饲养量99.50万头;带动农户36.25万户,其中订单带动21.92万户,农民从产业化组织得到收入21.46亿元。
三、自主创新力进一步增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加大对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扶持。全市34家龙头企业拥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19家龙头企业成立研发机构,成立企业技术中心6个;1家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共承担项目15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5项; 6家企业参与了29项产品的行业技术标准制定。
四、品牌建设有了新突破。继银鹭、惠尔康、古龙取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后,银祥集团今年又先后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市龙头企业拥有名牌产品35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
五、村企共建活动稳步实施。该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认真做好计划安排,逐步推进共建新农村活动。目前,11家龙头企业已完成投资2002万元,用于共建合作工作。其中,举办培训班172期、培训农村劳动力4444人次;出资198万元帮助共建村发展社会事业,用于救助困难学生上学、救助困难人员生活及村文体中心和敬老院建设。 山东新泰 农业综合开发为农民增收加油
新泰市山地丘陵较多,具有丰富的土地开发整理后备资源优势。按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要求,新泰市重点在农业综合开发上下功夫,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依托当地农业特色资源,新泰始终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注重调整的标准化,加强农业标准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优质农产品专营体系建设,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力促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生产、包装、保鲜、贮藏、加工等各个环节,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了操作性比较强的执行标准,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壮大特色支柱产业,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新泰以提高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基地无公害种养和企业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做大做强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创立精品名牌,真正把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建设成为促进农民长效增收的强势产业,提高其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新泰把城市内业已形成的开发热潮和创业之风引向农村,引导农民自主创业,着力培育农村专业大户和创业群体,发挥农民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财富增值效应。新泰市积极引导本地农民、种养大户、个体私营企业主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创办农业特色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外出打工有成者回乡创业,形成内源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相结合的新优势,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以个体带群体;创业一方,致富一片”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