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3:35: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13课 辛亥革命
编者选题表
题号 知识点 易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综合 一、选择题
1.(2017·广西桂林期末)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 A.说明了同盟会力量的强大 B.否定了武昌起义关键作用 C.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 D.说明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解析:C 材料“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说明清朝灭亡是由于自身统治危机所致,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7·天津滨海期末)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上说:“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
中 4、5 7 1、2 3 6
至。”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 A.继续进行革命 B.加强政治统一 C.各省放弃独立 D.实行民族自治
解析:B 材料强调独立于清廷的各省份应当行动统一,听命于中央,而非继续革命,故A项错误,B项正确;孙中山肯定各省独立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孙中山认为蒙古、西藏等地也应当跟其他省份一样统一行动,故D项错误。
3.(2017·四川宜宾期末)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 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
解析: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此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和削弱总统权力,没有确立总统制,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
4.(2017·辽宁锦州期末)陈旭麓认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B 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后社会民众希望有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强权人物出现,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手握兵权,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材料又说袁世凯上台“于法有据”,是“选举出来的”,符合法律程序。综合可见袁世凯上台是时代的选择,具有必然性,故选B项最为合适。
5.(2017·河南焦作期末)《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参加了。”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 B.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 C.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 D.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
解析:B 材料反映的是“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投机革命,使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而非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故B项正确,A、C两项错误;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材料中无体现,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故D项错误。
6.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