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生心理学》有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2:05: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读《中学生心理学》有感

假期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中学生心理学》,这本书主要研究的是中学生个体身体发展的心里适应、认知的发展、心里社会性的发展三个方面,既反映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理方面,也反映了心理方面,以及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同时针对中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综合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应对政策,力求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立场,分析了促进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具体措施。读完后,确实在我接下来的教学中,提供了更多理论上的帮助,让我更加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在我以后的教学中,也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我所面对的是12-14岁的初一初二的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生理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生理的巨大变化也造成了很多的心理变化,这时候又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孩子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尤其在我们生物课堂上,讲根尖的结构,讲到了“根毛”,讲植物的生殖讲到“精子”、“卵细胞”、“子房”,男孩子大声笑,女孩子偷偷笑,当然课堂上的我自然很生气,课下询问学生,我才知道,学生提到“根毛”就想起来“毛”,“子房”联想到乳房,“精子卵细胞”就更不用说了。为什么一个“根毛”能让学生这么难为情?植物的“子房”学生能联想到“乳房”?原来这时候的孩子们身体外形发生剧变,内部机能逐渐走向成熟,由于这些变化对于青少年而言是新异而巨大的,他们渴望更多的了解性知识,青少年的性意识处在朦胧的觉醒状态,在男女性冲动的发放中,内分泌系统所释放的激素,如男孩的雄激素,女孩的雌激素,都会诱导生性欲,促进性冲动的发放,这是体内的生理因素,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这些情况的解决是在生物课《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中,我毫不避讳的跟学生谈到了生理的变化,同时跟学生说,人类的生殖器官和我们看到的花是一样的,植物的生殖器官就是花,为什么我们说花的时候,大家不避讳,反而会避讳人的生殖?如果没有生殖,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就会灭绝,所以生殖是每个物种的生存繁衍的基础,我们没有必要带有色眼镜去看待,反而生殖是很伟大的事情。跟学生铺垫好了以后,在学习时,学生不会很避忌,同时更好的认知自己。

现代的中学生,周围有很多的网络、媒体信息包围,有一些不良网络信息,都会对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学校学习的压力,学生也会通过网络发泄,这就会造成中学生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在个性化和自我认同探索的过程中,中学生的情感不得不逐渐独立于父母,这就是中学生的“情绪化”,在这种情绪化的基础上,独立于父母的过程中,就会和父母出现家庭冲突,关系就会疏远。这时候中学生就会开始依赖同伴、朋友来寻求情绪支持。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理解学生这一点,更好的帮助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