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讲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13:50: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执笔人:陈亮 王建良)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条件 1、背景

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加强德育就必须改进德育。对于我们的德育成果,目前社会各界包括我们自己,还是不很满意。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都使得我们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目前社会整体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并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明一点,就是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在校期间可能很好,但进入社会后还很难抵御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或者说抵御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是学校教育值得反思的问题。反思到最后,大概就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目前,德育工作中形式主义普遍存在,即德育片面注重和追求德育工作的表面形式,而不按德育的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及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不注意德育实际效果。如:德育目标脱离实际,面面俱到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德育方法空洞说教,不顾及教育对象实际;德育活动包办代替,无视学生的主体性。这些都影响着德育的实际效果。 2、条件

(1)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理论;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多学科整合的视是当

学资学习网

代德育角寻求道德教育研究之合理的方法论为基础的德育理论, 教育理论取得又一个伟大成果,将会为将来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具有丰富的经验作基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探索德育合力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被评为“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先进家长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具有良好科研环境。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新的农村实验小学,有较好的文化积淀和科研环境。“十五”期间,学校成功完成苏州市级立项的心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的核心概念

德育的概念表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的实效是指学校德育工作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实际成效与结果,它是学校德育管理的灵魂。实效性是相对于“形式”和“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说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 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实践研究,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学资学习网

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面的活动,也包括了各种影响方式。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及创新之处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在长期的德育研究中,国内外已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丰富的德育先进理论,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德育模式,其中,影响较大并能为我们提供借鉴的主要以下几种:

(1)20世纪初,以杜威代表的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提出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批评性探究的能力,教育的功能不是通过传授固定的规则、训练固定的行为,而是通过发展儿童的理智和探究能力来实现的;道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儿童参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人的交往和合作中发展起来;道德教育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问答式教学”或某种“道德的课程”,而应该扩展到整个学校生活,因此教育要“以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的强制的灌输”等。这些理论对本课题研究有借鉴作用。

(2)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影响最大。他提出活动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和动力;与儿童是自己认知结构者一样,儿童也是其道德世界的建构者。他的研究不仅勾勒了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为新的道德教育模式——让儿童借助自己的智慧和活动主动求得道德发展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基础。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研究以及中国当代著名班主任,如丁如许、任小艾、李镇西、魏书生等在长期德. 育教育第一线实践中,积累的许多宝贵的德育经验。在课题研究中可

学资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