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44: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总结

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一门以

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而概念又是这种思维的语言。因此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概念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现总结如下:

一、目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目前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的学习概念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及信心,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死记硬背:由于概念本身的抽象性,给学习增加了难度,进而不少同学干脆采取“死记硬背”方式。这种方式确实简单,省事,可以节约大量学习时间。然而,这种方式带给人们负面影响却是无法估计的。最直接的消极影响体现在解题方面,由于对概念没有理解,导致解题时“束手无策或困难重重”

2、概念与应用脱节: 在概念学习中有两种错误倾向,其一,部分同学为学习概念而学习,缺少应用环节,很少做一些相关的练习。其二,一部分同学恰恰相反,很喜欢解题,然而为解题而解题,在解题过程中对习题涉及的概念很少关

注,更无从去复习、巩固相应概念。其实,这两种错误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漠视了概念的应用环节,想当然地以为概念与应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其实,概念和应用是分不开的,要想轻松解题,就必须掌握概念,要掌握概念,就必

须多解题、多应用概念。 3、在概念教学中孤立地讲授概念,过分注重定义的叙述,而不注重概念的产生基础,并且要求学生熟读定义、熟记定义。这样导致学生认为数学概念单调乏味,不去重视,不求甚解,致使概念不清,理解模糊;还有的学生虽然重视数学概念,但只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而不是真正透彻理解; 还有不少同学学习概念时,总是习惯于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去学习,孤立地看待概念,无法将不同概念形成体系,不能在概念系统中学习概念。如此,对概念的理解流于形式及肤浅,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甚至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在概念教学中不注意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只注重概念的应用。对于数学概念的定义,并没有按照教材编排体系去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索,而是按照“定义+例题”的教学模式进行。这样只能强塞给学生定义与解题方法,而丢掉了从问题到结论和方法之间的探索过程。这种教学停留在现成知识的传授上,没有从总体上去把握数学中的观念、定

理、公式、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所学知识处于零散无序状态,不能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发现、分析数学问题。、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概念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是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对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为此我校数学组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梳理,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1、依据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进行教学

数学概念教学必须适合学生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有两种形式,即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时,应以它为依据。 ⑴.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形成是指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该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获得概念的形式叫做概念的形成。概念形成的过程,简单地概括为“具体——抽象”的过程。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辨别和概括这两种心理活动,而辨别与概括又贯穿于“感知——表象——概括——概念系统”这一发展过程中。所以,我们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增强辨别不同正、反例证的能力。例如,一位教师为了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准备了3厘米长的小棒3根,及4厘米、2厘米、8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教师请学生先用8厘米长的小棒去围三角形,学生发现随便配上哪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