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4:13: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张施军 (2014年10月)

内容提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矛盾,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确保农村稳定的迫切需要。对待农村中的矛盾,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其特点及成因,然后寻找出一些适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切实解决农村的矛盾纠纷,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矛盾纠纷 特点 成因 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结构变动而引发的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观念冲突、社会变革带来的效应,导致了矛盾主体的增加,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特点

(一)矛盾纠纷的多样性。过去农村矛盾纠纷多为民间纠纷,即公民个人之间因借贷、购销、婚姻、继承、赡养、财产分割、相邻关系等引发的纠纷。而现在农民工与企业之间、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群众与经济合作组织及基层政府之

间的纠纷有所增加。1、农村土地承包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纠纷,主要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引发的纠纷和农民群众因土地转让承包经营的纠纷。如村民与种植大户争抢土地经营权的纠纷,这类纠纷比较突出,甚至引发破坏生产经营和集体上访事件。2、因土地调整、修建公路、拆迁补偿、乡村债务等引发的纠纷,特别是土地征用补偿和拆迁以及土地流转造成的纠纷呈上升趋势。3、家庭婚姻关系引发的纠纷逐年增多,涉及遗产继承、孩子抚养、老人赡养、离婚财产分割等方面。4、农村宅基地纠纷、邻里之间因通行、排水、建房、修缮房屋引发的纠纷仍占有相当的比例。 5、干群之间、农民工与企业之间、基层村组干部之间纠纷,主要是因村干部办事不公、账目不清、工作不力、争权夺利造成的。6、一些地方的地痞流氓、恶势力插手村务、民间纠纷及一些“路霸”、“沙霸”、“石霸”、“村霸”、“市霸”等插手沙场、林场、采矿、集市贸易、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引起的纠纷。7、农村中的家族、宗族势力制造事端,破坏和影响地方选举引发的矛盾纠纷。

(二)矛盾纠纷的涉法性。现在纠纷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农村低保、征地补偿、债权债务、土地承包流转、宅基地使用、林权改革、道路通行、采光排水及居住、环境污染、水资源使用等方面,这些信访案件及民间纠纷都涉及群众切

身利益,而这些问题基本上有相应法律法规规范调整。

(三)矛盾纠纷的群体性。在农村目前矛盾纠纷中,一种情况是群众利益一致,要求相近,容易形成群体性纠纷,如土地征用补偿、承包经营、各类集资款项无法偿还、道路交通运输、集体欠群众款项无法偿还等关系到一定数量群众的切身利益事情。另一种情况是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办事不力、账目不清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导致的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若处理不当,解决不力,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危害更大。这类纠纷一旦发生,极其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四)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引发矛盾纠纷的原因很多,有体制、政策、观念、作风等各方面因素,有时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纠纷更加复杂,解决难度加大。如征用土地纠纷,涉及到被征用村组、征地单位和土地承包人以及经流转后的实际土地使用人,牵扯多个群体和多个法律关系,再如地方村民委员会选举,涉及家族、宗族势力,涉及有良好愿望的村民意愿和个别抱有不正确想法的个人,若不深入调查,弄明情况,或措施不力,将严重影响村级组织建设,损害大部分群众利益。

(五)矛盾纠纷的激烈性。受利益驱动影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阻挠承包、破坏选举、征用土地、修建公用设施,更有冲突双方发生械斗,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林地承包,由于双方利益相争,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