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09: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能熟练地运用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乘法的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我们的淘气也很喜欢搭积木,而且聪明的他还从其中发现了一些数学的奥秘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二、1.探索乘法交换律

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 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你们的发现淘气也找到了,不过喜欢思考的他还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都不变呢? 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 生举例验证

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例子,也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生说师板书:

a×b=b×a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a.b指的是什么? 2.乘法结合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大胆地猜测一下,乘法中还可能有什么规律? 学生发言:可能乘法也有结合律。

师:让我们小组合作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学生合作验证,得出结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个规律跟以前我们所学的哪条定律相似?你能给这条新定律起个名字吗? 学生发言。师总结板书:乘法结合律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让交流的学生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你能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下列各题吗? 1、37×5×2; 2、17×25×4 观察、讨论,然后反馈结果。 学生反思

四、运用所学,巩固练习

学生齐练,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拓展运用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活动,经历探索乘法结合律的全过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新授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学生认知规律和探索规律的方法与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把看到的现象用数据去验证,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从学生反馈回来的情况看,学生学得很不错。在学习过程中,我还用大屏幕出示了课本上语言较为严密的乘法结合律,与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乘法结合律作比较,学生当时就把这个规律牢记在心中,效果很好。

改变评价方式,我抓住学生的已有感知,提出“观察这一组等式,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等类似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材料,提供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力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自然激起了探究的火花。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评价的多元性也体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