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优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30: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特优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什么是特优生?

特优生是一个动态的、广泛的概念,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但总的说来:我认为特优生应具有对问题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善于抽象、概括、思考和判断,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优秀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特优生还具有平时甘于默默无闻,但对学科知识有强烈的渴求、学风踏实、个性质朴的优良品质。特优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学校扩大影响树立品牌形象的资本。即既是天之骄子,也是我们输不起的面子。我本人对特优生的培养没有经验,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和思考,所以我今天在这里发言,也只是谈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为特优生创设好大环境

1、环境氛围——利于学生自觉追求“高人一等”的实力

2、众人所望--老师的期望是一种动力(学生的表现欲的被认可)(赏识教育)

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对学生有所期望,并将期望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我们经常自然亲切地找特优生谈话,不断给特优生暗示,能挖掘特优生内在潜力,调动特优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思考之二:班主任在特优生培养方面的作用

我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在培养特优生的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是对特优生的情商培养(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思维、心理、应试能力的辅导重于知识的辅导。

二是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是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创造并科学安排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取得成就感。成就感越大,自主学习的意识就越强,二者相辅相成。特优生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其独有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质,他们的学习应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思维“最近发展区”的认识规律,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尽可能还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悬念,让他自己去讨论;给他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 这是浙江省一个市教委在培养特优生方面提倡的“十个给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遵循当今先进的学习能力学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是关心特优生的薄弱学科

在学习方面,这些特优生几乎都有自己的薄弱学科,或语文,或数学,或物理、或化学,等等。以前我认为某些偏科几乎是不能扭转的,近年我认为是可以实现的,或者至少是完全值得去努力尝试的。我让他们认识真正特优生或者是优秀学生在各个科目上应有的学习水平和方法,勉励和指导他们注意均衡发展,取得了效果。

我认为对待他们的薄弱学科,关键是转变他们对学科认识的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这科重要,而且提高这个弱科对他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可以多和老师交流并从中得到指导。只要思想问题解决了,这一门课的学习问题例如习惯甚至兴趣等往往也就会得到解决。

四是关心特优生的自我约束力。

特优生也会犯错误,包括与一般学生一样和不一样的错误。一般来讲,特优生是更能听从老师教导并遵守纪律的,是能更严格要求自己的,但是这不是绝对的,而且是完全有可能变化的。特优生学习成绩优异,但不能“一俊遮百丑”,我觉得有必要加强对特优生的情商的培养,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突出的问题。让特优生懂得约束自己,才会管理好自己并保持严谨作风和不断进步,才会更有榜样作用以激励班级,才会不影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鉴于许多相关的经验和教训,我逐渐认识到,对特优生应该首先在理念上保持清醒、公平和严格,并在行动上予以及时、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当然,对特优生,也不能完全用一种模式来分析他们要求他们,也不能用一种方法来教育,要因人而宜,因势利导,着眼于效果。

五是关心特优生的心态

后进学生会有很大思想压力,特优生也会,而且更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品学兼优的学生,头上顶着光环,得到同学的羡慕和赞美,但他们往往缺少宣泄的机会和环境,心里有了“疙瘩”,不敢对老师、父母讲,对同伴也倾诉有限。时间一长,心理上就出现问题,反而影响学习。考生心态是考试的软件,起重要调节作用,对特优生来说尤其如此。我觉得老师在学习上应该对特优生要求有度,帮助他们适当减压,保持心态相对平和。

1.让目标相对明确。高尔基说过:“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的越快”。但是太具体、太高远的的目标会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也未必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但是没有目标往往又缺乏动力,我力图谨慎地帮学生确立相对明确的目标。

2.帮助特优生具备抗挫折能力。相比学困生,特优生可能抗挫折能力更差一些。面对考试和学习成绩、家庭、生病等等问题,在他们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心里面可能紧张至极,暗流涌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可能由于一次成绩的优异而沾沾自喜,也可能由于一次成绩的降低而情绪低落。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解决。要从思想上加以指导,提高他们抵抗压力的意志。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六是形成良好习惯,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听课,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记忆等,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书写解题步骤,规范解题过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此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学生明确成功的轨迹很简单,有一股精神,树立一个信念,再坚持不懈地追寻它(即形成习惯),无论是“伊人”还是胜利都会向你招手。

思考之三:任课老师要做的工作

1、各科老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帮学生克服“短板效应”

学生的各科成绩中如果出现偏科,那将是总体成绩难以提高的一个制约因素,这个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也要明白,并注意努力地改变这种状态。

期望也是一种监督

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能产生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监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备受关注,自觉地督促自己,不让自己放松。

对学生情况的互通

班科老师相互之间多交流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多一些了解,更能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更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2、特优生的成功增值的方法探讨

扎实基础+纯熟技能+良好身心+正确策略=特优生成功增值

之一目标不宜过高,从多拿1分做起

特优生的培养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积累。如果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一般来讲不太可能,但是\多拿一分、多对一题\却容易做到。千万不要小看卷面上的1分,高分与低分,有时就是一分之差。 很多学生意识不到\分\的重要性,定的目标太高,结果实现不了,还打击了自信心。其实只要每科努力提高1分,总成绩就会是一个大的进步。

如何才能多拿一分、多对一题呢?

第一,要养成清算应得而未得的分数的习惯;

第二,要清除屡犯重复错误的毛病;

第三,克服答题不规范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