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推荐学习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小题练 专练八 原因分析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 22:25: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初高试卷+教案

5.(2017·茂名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地区的沧海桑田,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考察、发现所证实。但是,高原并非在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经过千百万年的缓慢演变而成,只是近几百万年的地壳变动,才使高原隆起急剧上升。

材料二 甲峡谷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材料三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东亚1月和7月等压线和气流分布示意图

(1)图中甲峡谷底部呈现出热带雨林、季雨林景观,说明其成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在1月份的风向、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 K12学习精品WIRD

小初高试卷+教案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规律,探究青藏高原隆起前后N地景观的变化及原因。

6.(2017·九江一模)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流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云南省人口迁移的特征。

K12学习精品WIRD

小初高试卷+教案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分析与80、90后相比,70后的人口迁移较少的原因。

K12学习精品WIRD

小初高试卷+教案

专练八 原因分析型

1.(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2.(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3)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3.(1)冬半年,A地降水量较B地多。 原因:A地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地处迎风坡地带,多地形雨;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强。

(2)气温上升,热量增多,种植带北移,农业增收;沿海地区海冰融化加速,河流结冰期缩短,水运条件得以改善;气候变暖有利于高纬地区矿产、渔业、森林等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的发展等。

(3)纬度较高,距寒潮源地近;北部地形平坦开阔,南下的冷空气畅通无阻。 4.(1)西(南) 受盛行西风影响,山地的西(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2)湖泊水位下降,面积减小,盐度上升。

(3)甲→丁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受距离大西洋由近到远的影响,降水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乙→丙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受纬度位置变化的影响,热量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5.(1)峡谷地形给西南季风提供便捷通道,带来丰富的热量和水汽,从而形成热带雨林、季雨林景观。

(2)与青藏高原隆起前相比,青藏高原隆起后,M地1月份风向由吹西南风变为吹西北

K12学习精品WIRD

小初高试卷+教案

风;冬季气温更低,降水减少。

(3)青藏高原隆起前,N地为亚热带荒漠;青藏高原隆起后,N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原因:青藏高原隆起前,N地全年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西北风或西风,降水较少,形成亚热带荒漠。青藏高原隆起后,N地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从温暖海洋上吹来的东南风,气候温暖湿润,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1)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工资水平高,是云南省人口主要的迁入区;出于气候、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适应性的考虑,人口迁移选择就近迁移。

(2)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多;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一般比较优越等。

(3)70后人口大多数已经成家,受中国人以家庭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影响,流动的可能性降低;要考虑孩子上学等因素。

K12学习精品W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