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全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8:47: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课 《春天》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笔。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 感受并 表现 歌曲 《嘀哩 1、聆听歌曲《春晓》进教室。 2、启发谈话: [师]:小朋友,还记得这首歌吗?(记得,是《春晓》)记性真好。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一下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树叶儿变绿了、小花儿开放了、小鸟儿也从南方飞回用学生欣赏过的,且十分喜爱的歌曲《春晓》引入主题,学生更易进入角色。 对每一次学习活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建构合理的认知嘀哩》。 来了!咦,你们知道有哪些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呀?(小燕子、布谷鸟、小黄鹂……)哦,这么多!那谁能模仿小黄鹂的鸣叫声?(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哩……)真好,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叫一次! <板书:嘀哩哩 嘀哩 | 嘀哩 哩| >(学生划拍齐读) 3、揭示课题,并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悦耳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歌词。 [师]:让我们听听歌曲中小黄鹂唱歌的声音。

4、认识、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过练习听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 ①以分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名称的来历和它所占的时值。 ②师生一起练习读读,教师随机提醒四个音符的时值应一样、平均。 ③比较读读节奏:╳╳╳ ╳╳ | ╳╳ ╳ | ╳╳╳ ╳╳ | ╳╳ ╳ |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觉。 ④完成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 5、巩固练习节奏╳╳╳ ╳╳| ╳╳ ╳ |→加上后半句节奏 ╳╳╳ ╳╳| ╳ —— |→反复进行两边→加上词练习→随琴声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节。 6、复听,也可无声地对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7、再听歌曲,尝试轻声地跟唱。 8、师生一起学唱有困难的乐句。 9、尝试用欢乐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爱。 10、学唱歌曲的曲调。(聆听→模唱→视唱) (这一练习可集体、分组相结合进行) 程序,使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有较好的落实。 二、聆 听、感 受并表 现乐曲 《春到 沂河》 1、导语。 充分利用教学[师]:春风把春景、春意吹到这里,吹到那里,瞧,这会又吹到了山东的沂河光盘,比较聆两岸。你们听! 2、初听乐曲第一段,说说曲调带给你什么感受? 3、初听乐曲第二段,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变化? 4、了解柳琴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5、复听乐曲,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速度的变化。 6、讨论说说乐曲共有几段?每段的速度是怎样的?(随机书写在书上) 听第一、二两段音乐,学生有更直接的对比感觉。 三、 1、引导:看,我们的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我们和小黄鹂 在快乐中拉近

结束: 一起,再次唱起《嘀哩嘀哩》吧! 2、再唱歌曲,随机离开音乐教室。把春意带回教室。 师生间的距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充分感受春的意境,尝试用色块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 聆听、表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伴奏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美的赞颂。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模仿表现节奏型╳╳ 0╳ | ╳ 0 |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彩笔、钢琴、打击乐器等。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 组织 教学 聆听歌曲《嘀哩嘀哩》进教室。 二、 聆听、 感受 并表现 乐曲 1、由歌曲《嘀哩嘀哩》导入,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2、聆听乐曲《春》的主题音乐,说说你能从这段主题音乐声中感受到哪个季节?音乐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你仿佛又感受到什么? 3、分别聆听插段音乐,讨论感受每个插段表现的内容。 4、完整聆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图形谱和插图, 充分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分析音乐,并用画图谱的方式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能力。 《春》。 尝试用彩色笔涂色块,表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 三、 聆听、 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有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春风的声音?(教师随机暗示学生用人声模仿)。这些声音鼓励学生从音乐的情绪、速度,乐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