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重点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1:39: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验动物的概念:经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清楚、对其质量实行控制、用于科学试验及产品生产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的概念:凡是用于实验的各种动物统称为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福利的内涵和标准:

享有不受饥渴的保障;(生理福利)。享有生活舒适的保障;(环境福利)。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保障;(卫生福利)。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无悲伤的保障;(心理福利)。享有表达天性的保障(行为福利)。

实验动物标准化概念

内容: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或应用材料这一学科领域中所涉及的科学、技术、经济、人才及管理等社会实践,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即对动物的质量,繁育条件,实验条件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 标准化意义: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重复性。

标准化内容1.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微生物控制、遗传学控制。2生产和实验条件的标准化:环境设施控制、营养控制。

3R原则:减少、替代、优化

减少(Reduction)::是指通过科学的设计或选用恰当的高质量的实验动物进行动物实验,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和实验的次数。

优化(Refinement):指技术路线和手段的精细设计与选择,采取最佳的动物实验方案使实验得到良好的结果并减少动物的痛苦,善待动物、爱护动物,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培育动物。 替代(Replacement):以低等生物、微生物或细胞、组织、器官甚至物理、化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模拟处理替代活动物开展实验。

遗传学质量控制—近交系、封闭群、杂交F1代、突变系

近交系 inbred strain (包括突变系 mutant strain) 遗传学分类 封闭群 closed colony

(按遗传特点) 杂交群 hybrids (包括杂交F1代 和其它杂交群)

不同基因类型 1封闭群 和 其它 遗传学分类

(按基因纯和 相同基因类型 1近交系包括突变系 程度) 2杂交F1代 hybrid F1 实验动物品种品系概念:一般指具有一些容易识别和人们所需要的性状,而且是可以稳定遗传的动物群体。通常把封闭群动物称为品种。

实验动物学上把基因高度纯合的动物称为品系动物,通常指近交系、突变系动物。

品种品系应具备的条件:相似的外貌特征,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稳定的遗传性能,具有共同的遗传来源和一定的遗传结构

近交系

概念:至少经过20代以上的连续全同胞交配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近交系数:指群体中某个体通过遗传,携带2个同源等位基因(即源于同一祖先的基因)的概率。Fn=[1-(1-△F)n]×100%

近交系动物的特征:遗传基因位点的纯合性、遗传组成的同源性、独特性、可分辨性,长期的遗传稳定性、表型的一致性、际分布广泛和背景资料完整、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抗病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减退,生活力和生育力下降,生产饲养成本增高。 近交系动物的应用:实验数据标准差较小,节省样本量 组织细胞或肿瘤移植实验:个体间相容性一致

隐性纯合基因的暴露,获得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某些品系自发或诱发肿瘤,成为肿瘤病因学,肿瘤药理学模型。 多个近交系同时使用,分析不同的遗传组成对某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观察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封闭群

概念: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种群,称为封闭群。

封闭群特点和应用:个体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群体基因频率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具有类似于人类群体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组成,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和毒性试验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生活力,对疾病抵抗力强,寿命长,生产成本低,广泛应用于预实验、学生教学等实验中;突变种所携带的突变基因通常导致动物在某方面的异常,从而成为生理学,胚胎学和医学研究的模型。

常见的封闭群动物:KM小鼠、 SD大鼠、 青紫兰兔、毕格犬等

杂交群

是指由不同品系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

杂交F1代动物的概念:是由两个近交系杂交繁殖的第一代动物,其遗传组成均等的来自两个近交系,每个基因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分别来自母系或者父系。

F1动物特点和应用:遗传和表型的一致性、具有杂合的遗传组成、杂交优势,国际分布广泛,实验结果便于国际上进行重复和交流、是某些疾病研究的模型,常用于干细胞、移植免疫、单克隆抗体、细胞动力学研究。

突变系动物

是带有突变基因的品系动物。动物遗传基因发生突变而具有某些特殊性状表现。人们把发现的具有突变基因的动物称为突变株,相同突变株的动物为突变系。主要应用于动物模型研究。 常见突变系:肥胖症和糖尿病小鼠、肌肉萎缩症小鼠、无胸腺裸小鼠

按微生物控制标准或根据微生物净化程度,实验动物在我国分为四类:

1、普通级动物(CV)亦称一级动物饲养于开放系统;2、清洁级动物(CL)亦称二级动物 饲养于半屏障系统;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亦称三级动物饲养于屏障系统;4、无菌及悉生动物(GF、GN)亦称四级动物饲养于隔离系统。

CV动物是微生物控制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CL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微生物控制级别介于SPF动物和普通动物之间的动物 SPF级动物:是指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动物体内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微生物特点: SPF动物除一、二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研究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饲养管理:必须饲养在温湿度恒定的万级空气净化的屏障系统中,实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有严格的检疫、消毒、隔离制度。饲料、饮水、垫料、笼具等须灭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SPF动物的保种最好饲养于隔离器中。

应用:目前国际上公认SPF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是国际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它的应用价值在于它无人畜共患病,无主要传染病,无对实验研究可能产生干扰的微生物。各种疫苗生产所采用的动物应为SPF动物。 无菌动物:即用现有的检验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

实验动物常见感染 一、常见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临床症状:多数大小鼠无临床症状,不发生死亡;人感染后得流行性出血热,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临床症状:大多动物无明显症状, 人流感样症状、脑膜炎 狂犬病临床症状:潜伏期、前驱期、急性神经症状期和麻痹期即昏迷死亡期

二. 人畜共患常见细菌性疾病

沙门菌菌临床症状:动物急性突然死亡,慢性腹泻;人呈食物中毒症状

鲁氏杆菌临床表现:发烧:长期低热,或波状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关节、肌肉疼痛;男睾丸肿大,女痛经、白带增多;不孕不育

三. 常见的影响实验动物生产的疾病

鼠痘临床症状:肝出血和坏死,肝大脾大,肠道出血 头面部肿胀、脚肿、痘斑、脱脚、断尾

仙台病毒感染临床症状:肺炎,慢性呼吸道综合症 鼠肝炎临床症状:肝炎,脑炎,肠炎;致死性乳鼠腹泻

犬细小病毒病临床症状: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严重者机体休克、昏迷死亡或呈心肌炎型

犬瘟热 临床症状:鼻眼流浆液性分泌物 ,发热,食欲废绝、鼻镜干裂,或出现急性肠胃炎和神经症状

四. 常见的实验动物寄生虫病

体外寄生虫(节肢动物临床症状:被毛粗乱,发育迟缓,严重者脱毛结痂瘙痒溃疡坏死或发生皮炎

弓形虫病临床症状: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动物感染后有被毛疏松不整,淋巴结肿大,出现流产或死胎现象。人多数是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孕妇流产、早产、死产,死胎或畸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