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5:35: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
摘 要:中学阶段的三年学习,是人生发展中十分重要阶段,中学生运动能力正处在形成、提高、发展的关键期。无论从教育改革、终身体育而言,中学体育教学都应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为重点,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合格的跨世纪人才。
关键词:中学生 运动能力 培养 教学方法
中学生是人生过程中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体魄的奠基时期。因此,培养中学生运动能力对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至关重要。运动能力不仅是体育意识的外在表现,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现就中学生运动能力培养作如下初步探讨。
一、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反思
(一)从以往乃至当前中学生运动能力,不难看出中学体育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对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热忠于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或过分强调“达标”及初中升学考试的体育项目检测,导致了本来是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手段的体育,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二)对5届初中毕业生走向社会实际情况调查看,约80%的学生尚不会自主锻炼身体,也不会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因为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很少会欣赏体育比赛,按运动能力而言,不少人还是“体育盲”,结束学校生活等于结束体育生活,甚至,从此与体育无缘。
二、运动能力培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学条件和时间途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心理特征。运动能力则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能力,并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运动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力,使之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使能力的形成,巩固并发展。
(二)现代教育强调终身教育,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思想,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随着体育功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行为的变化而产生的。当代社会人们对体育需求的日益高涨,科学锻炼、终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会体
育的新潮流。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根据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学校体育现状,强化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三)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达到终生受益的目的,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也就是将学生个体行为纳入终身体育行为方式,拓宽了学校体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是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三、运动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体育学习动机是形成运动能力的关键
要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不仅是对身体有益,而且对心理和智力也有益。运动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互相促进的,必须从初中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抓起,同时运用学习体育中的多种体育活动途径的优势,做到课内外结合,只有具备了运动能力,才能在漫长一生中,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以满足身心健康,达到终身受益。
(二)引导学生带操帮助学生获得运动能力
学生从初一到初三毕业的三年中,是接受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学习和培养发展运动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通过规范设计让学生参与课的准备活动,实践证明可以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具体做法是: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体育理论课给学生讲授准备操的作用原理,编操方法,注意事项。教师每次体育课都要对带领准备操的正确讲解、合理的口令、简单的队形变换进行说明,即给学生建立完整的规范的又具有模式化的带领准备操形象感念。第二学期开始,着手在教师指导下,指定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带领准备操。课前预先作好充分准备,诸如带操时间、地点、内容,辅导带操学生编制一套不少于5节与课的教材要求基本一致的准备操,经教师审核修改签字方可准予执行。课后教师向全体学生对编带操的学生予以讲评分析和评分。初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编操节数增加到6至8节,带操讲解示范动作力求正确。对初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时,有计划地指定一名或四名学生全权负责全班或分组的准备部分,巩固和提高已有的运动能力。带操一般要求6至8节,其中有一至两节是创编。对年级中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运用哨声带操,并根据课的主要任务和教师的指导,组织简易的体育“游戏”活动,以体育骨干推进全体学生的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服务。实践证明,规范组织“带操”,是有效可行的,学生获得了运动能力和成功感。从而树立了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改善了课堂学习风气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质量;有利于自立、自强的人格培养,为个体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辅导能力是运动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练硬套。产生错误是,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性。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
2、让学生在分层次练习中培养辅导能力。具体做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或测验,按学生成绩分三组。譬如以初中女生铅球或实心球为例为3组。第一组:6m以上,第2组5m~6m,第3组5m以下。分组教法与练习是采用“一帮一”的办法,也就是技术动作相对好的第一组来辅导成绩较差的第三组,这样既锻炼和提高第一组学生的辅导能力,同时提高了第三组学生的整体水平。而第二组学生,可利用自我评价意识来判断自己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争取早日升入第一组的行列。由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均较自然,更容易接受,这样使整体水平提高更快,同时班集体形成了你追我赶团结友爱的氛围,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四、结论
(一)中学是人一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为关键的承上启下的阶段
中学体育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考虑其毕业以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因此强化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二)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这是当前各国学校体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如日本学校体育改革方针规定:“培养学生终生从事锻炼的能力和态度,过健康生活。”“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主动精神,以提高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具有生存的能力”是美国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中学阶段强化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专家和学校体育专家所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
(三)运动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和迫切性
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达到学生强身健体终身收益的需要;是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人口素质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应充分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