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求索真理的历程(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21:07: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十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纲展示]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知识条目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①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c ①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 b b 考试要求 考点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问题导思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知识梳理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易错提醒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指认识来源于实践,强调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指认识的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深化和发展”。

1.正确区分实践的三个特征

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即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物质的。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 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提醒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指两个方面:第一,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第二,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表现 理解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 ②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反对 将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获得认识的途径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认识指导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向1 实践的内涵

典例1 (判断)(2017·浙江4月选考)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 答案 T。

考向2 实践的基本特征

典例2 (2016·浙江4月选考)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 )

①能动性 ②客观物质性 ③目的性 ④社会历史性 A.①② C.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强调了①③,应选B。②④不符合题意。

方法点拨 引文型选择题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引文为题干,题肢为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种是题干规定了基本理论知识,题肢为成语、俗语等引文;第三种是题干和题肢都是名言、成语和俗语等引文,要求学生找出与题干包含的道理相同或不同的题肢。 考向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典例3 (2017·浙江11月选考)在发现土壤呈现流变状态还是固体状态取决于土壤颗粒之间是否存在ODI约束之后,中国科学家利用某种植物纤维合剂给沙子引入ODI约束,在沙漠进行“沙子土壤化”试验。5年后,所试验的4 000亩沙漠变成了良田。这样做是因为( ) A.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B.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认识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科学家发现ODI约束后,利用某种植物纤维合剂给沙子引入ODI约束,在沙漠进行“沙子土壤化”实验。使得沙漠变良田,这样做是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当选,D错误;认识工具题中未体现,A排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得认识的途径,B表述不当。

1.(判断)(2016·浙江4月选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对不对,就看大家的。( ) 答案 F。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众人的意见是否正确也要受到实践检验。 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外交部表示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②台风“凤凰”在浙江中部到浙闽交界处登陆 ③重庆、上海作为试点省份进行房地产税改革 ④预计15年后雄安总投资将达2万亿元人民币 A.①② C.①③ 答案 B

解析 外交部就钓鱼岛发表意见、表明立场不属于实践活动,排除①;台风属于自然现象,排除②;③属于变革社会的实践,正确;④是生产实践,符合题意。故选B。

3.2016年国庆,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刷爆朋友圈。主旋律电影如何实现“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一直以来是困扰电影人的难题。该影片有别于以往主旋律电影的一味说教,最大限度还原了案件真相,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作。制片方冒着生命危险远赴金三角地区实地考察、搜集资料,通过文化元素、情感线索、气氛烘托,将爱国主义情怀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观众,创造了票房和口碑的奇迹。 运用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中概括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2)结合材料,说明《湄公河行动》的创作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 (1)影片将爱国主义情怀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观众,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①该剧的制片方冒着生命危险远赴金三角地区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获得第一手资料的过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该剧面对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难题,在创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还原真相、精益求精,开创了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新理念,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③④ D.②④

考点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问题导思 知识梳理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1.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是什么?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3.什么是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其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2)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意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易错提醒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二者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不能认为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同,但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是指认识发展的特点;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而不是认识——实践——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