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二中年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6 0:39: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嘉峪关市二中2005年—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高二语文

命题人:刘东海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本卷共10小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纷乱至极 发祥 任凭 心悦诚服 B.不循私情 焕然 诡秘 淡装浓抹 C.大煞风景 喋血 浸渍 怨天尤人 D.流言蜚语 落蕊 敦煌 隐逸恬适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 。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 话题。

A.限定 抨击 生僻

B.限制 批评 生僻 C.限制 批评 冷僻 D.限定 抨击 冷僻

3.选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 ) A.这嘶叫的秋蝉,在北京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她被从树上救下的镜头,是当地电视台的两位记者拍下的。

1

B.我此次来京,见到了诸多老师,请教了很多问题,真是获益非浅。 C.一位蜚声影坛的外国导演要来中国拍摄一部有关末代皇帝的影片。 D.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你排为国内第二首富,你觉得准确吗? 二、(9分,每小题3分)

尊敬哲学(节选)

“生活即思想”,人生其实是最好的哲学试验田,许多优秀的哲学家都是在用其毕生的精力在产生智慧的田地里耕耘。苏格拉底一生注重实践,把哲学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上。一次,他与三个学生走过一块麦田,他要学生从这边走过,去摘一穗最大的麦穗。结果有一个学生空手走过,他总想最大的麦穗一定还在前边,不觉到了尽头,两手仍然空空;另一个则摘了一穗很小的麦穗,他一走进麦田便急忙摘了一穗,殊不知前面还有更大的;只有最后的学生摘了一穗很大的麦穗,虽然不一定是最大的,但他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花开堪折直须折”,把握人生的时机乃是人生快乐的最大诀窍。庄子与这位先哲有不谋之合。庄子与学生出去时,看一山民伐树,高大笔直的树都被砍倒,而歪扭的小树则幸存下来,庄子对学生说:“无用乃大用。”晚上在一农家借宿时,农家杀鸡待客。恰有两只鸡,一只会叫,另一只不会叫,农夫说:“先杀那只不叫的!”庄子又说:“当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学生开始迷惑了,到底该有用还是无用?庄子便笑说:“在天为龙,在地为蛇。”一龙一蛇,游刃有余,逍遥人生,何其自在。庄子拒绝做官,“千年神龟宁曳尾涂中而弗愿香烛祭奉”,《庄子??山木》里也说丰狐、文豹生于莽莽山林,虽狡黠机警但因皮毛高贵而常遭捕获。他向往的是逍遥快乐的人生。苏格拉底却验证了“哲学家一生都在准备死亡”那句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第2页(共7页)

话,他在饮鸩而死前还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只有神知道。”这话有点阿Q味,可他真的不愿同他所厌恶的人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了。

哲学不等于诡辩,智慧不等于知识。真正的哲学不是争论蛋与鸡孰先孰后,也不是争论白马是不是马,而是告诉你一片花园里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真正的哲学也不必记住哥德巴赫猜想,而只告诉你验证的方法。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却无法转让。尊敬哲学,因为它产生的智慧通常不能很快变为经济效益,所以喜欢它的人不多;像驴子在青草和黄金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青草一样,大多数人酷爱实惠。

以为哲学枯燥的人,多半是曲解了哲学,其实哲学最大的痛苦是寂寞。那些先哲们像参天的大树,环顾四周找不到可与之对话的树木,这种寂寞比枯燥更伤哲学家的心灵,骑着马的人也可以步行,只要他们愿意,可他们并没有步行。

5. 对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故事的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引用苏格拉底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在生活中应善于把握人生时机。 B.作者引用庄子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只有无用无为,人生才能真正地逍遥快乐。

C.作者引用苏格拉底和庄子的故事都是为了阐明人要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D.作者引用这些故事是为了阐明生活即思想,思想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6.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优秀的哲学家大都是用尽毕生的精力到产生智慧的生活里耕耘。

B. “在天为龙,在地为蛇”意思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该有什么样的表现与作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