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期末复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9 23:25: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18. 载气与试样的热导系数相差越大,检测灵敏度越高,在常见的气体中,氢气的热导系数最大,传热好,

作为载气用时,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119. 在气相色谱中,固定液的选择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的性质越接近,

则他们之间的作用力越大,该组分在柱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流出的越晚。 120. 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保留值,它反映了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它有色谱过程中热力学因素所控制。色谱定量的依据是 mi = fiAi

121. 在内标法中,内标物的出峰位置应与被测组分的出峰位置相邻,内标物与与被测组分的性质应相近,

内标物浓度应恰当,峰面积不应与待测组分相差太大

122. 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是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 123. 在电位分析中,若被分析离子为i,干扰离子为j,两种离子带的电荷相等且

时j离子提供的电位才与i离子所产生的电位值相等,则

αj=100αi

Kij= 0.01

124. 荧光是多重态相同的状态间发生辐射跃迁产生的光,这个过程速度非常快。 125. 色谱定量方法中使用归一化公式的前提条件是所有组分都出峰。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仪器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都要比化学分析法高的多。 (×) 待测组分能被仪器检出的最低量为仪器的灵敏度。(×) 仪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就一定有很低的检出限。(×)

因为透射光(或反射光)和吸收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白光,故称这两种光为互补光。 (√)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所致,维生素B12溶液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红色光波。 (×)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 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极性溶剂一般使π→π*吸收带发生红移,使n→π*吸收带发生蓝移。√

光吸收定律的物理意义为: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10. 有色溶液的透光率随着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率与溶液浓度成反比关系 (×)

11. 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尔定律的结论,被测溶液浓度越大,吸

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

12. 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法。×

13. 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4. 确定某一化合物骨架结构的合理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法 (×) 15. 对称结构分子,如H2O分子,没有红外活性。(×)

16. 红外光谱图中,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峰总是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出现,故可以根据红外光

谱图中的特征吸收峰来确定化合物中该基团的存在。 17. (√)

18. 酮、羧酸等的羰基的伸缩振动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频率相同。×

19.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羰基化合物νC=O伸缩频率的大小顺序为:酰卤>酰胺>酸>醛>酯。(×) 20. 游离有机酸C=O伸缩振动νC=O频率一般出现在1760cm,但形成多聚体时,吸收频率会向高波数移动。

(×)

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与色散型仪器不同,采用单光束分光元件 (×) 22.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与紫外光谱仪在结构上的差别是检测器不同。(×) 23. 荧光属吸收光谱的范畴。(×)

24. 分子荧光光谱法通常选择性比较好,但是灵敏度不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25. 内转化(ic)去活化过程往往发生在单重态和三重态之间。当温度升高,则ic增加。×

26. 能发出荧光的物质首先必须具有刚性平面和大共轭结构。因而荧光分析的应用不如UV-Vis法广泛。

27. 根据荧光分析的定量公式可以知道,发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呈正比。因此应该普遍使用高能激光作为

光源以增加灵敏度。×

28. 所谓“荧光猝灭”就是荧光完全消失。×

29. 在不知道荧光物质吸收光谱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几个波长进行发射光谱扫描。如果获得的谱图都在某

一波长处出峰,则可以确定该波长为此荧光物质的一个发射波长,可以以此波长扫描获得激发光谱。√

30. 今对某物质进行荧光光谱研究,当以300nm波长进行激发时,发现在600nm处有一个强而尖锐的发射

峰,但以350nm作为激发波长时未发现。则可以判断该物质在300nm激发时有荧光且最大发射波长为600nm。×

31. 荧光和磷光光谱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寿命。一般而言荧光寿命在10~10s数量级。√

32. 由于激发态分子电子三重态的寿命较长,因此很多过程如分子间碰撞等都可以使之失活,因此所有的

磷光分析都必须在低温下进行。×

33. 有的物质激发时既发荧光又发射磷光,这就会对分析造成干扰。因此这样的物质既不能进行荧光分析

也不能进行磷光分析。×

34. 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35. 原子吸收线的变宽主要是由于自然变宽所导致的。 ×

36. 根据玻耳兹曼分布定律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原子化过程时,所有激发能级上的原子数之和相对于基

态原子总数来说很少。√

37. 原子化温度越高,激发态原子数越多,故原子化温度不能超过2000 K。×

38. 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原因是由于其阴极元素与待测元素相同。√

39. 火焰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待测元素转化为原子态,原子由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只能通过光辐射发生。

×

40. 贫燃火焰也称氧化焰,即助燃气过量。过量助燃气带走火焰中的热量,使火焰温度降低,适用于易电

离的碱金属元素的测定。√

41. 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的原子化程度高,所以试样用量少。√ 42. 火焰原子化法比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出限低但误差大。×

43.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不需

要分光系统。×

44. 原子光谱理论上应是线光谱,原子吸收峰具有一定宽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栅的分光能力不够所致。

×

45.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如果待测元素与共存物质生成难挥发性的化合物,则会产生负误差。 √ 46. 电化学分析法仅能用于无机离子的测定。 ( ×)

47. 液接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种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 ) 48. 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随电极内K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 49. 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不随温度变化是其特性之一。 (×) 50. 甘汞电极和Ag一AgCl电极只能作为参比电极使用。 (×) 51. 电位测量过程中,电极中有一定量电流流过,产生电极电位。 (×) 52.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与待测离子活度成线形关系。 (×) 53. 不对称电位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电极制作工艺上的差异。 (× ) 54. 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可以通过使用前在一定pH溶液中浸泡消除。 (×)

55. pH测量中,采用标准pH溶液进行定位的目的是为了校正温度的影响及校正由于电极制造过程中电极

-6

-9

间产生的差异。(消除不 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 (× ) 56. 改变玻璃电极膜的组成可制成对其他阳离子响应的玻璃电极。 (√) 57. 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晶体膜是由高纯LaF3晶体制作的。 (×)

58. 晶体膜电极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这是因为晶体膜只让特定离子穿透而形成一定的电位。(× ) 59. 具有不对称电位是膜电极的共同特性,不同类型膜电极的不对称电位的值不同,但所有同类型膜电极

(如不同厂家生产的氟电极),不对称电位的值相同。 (×)

60. 玻璃膜电极使用前必须浸泡24 h,在玻璃表面形成能进行H离子交换的水化膜,故所有膜电极使用

前都必须浸泡较长时间。 ( × )

6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是与测量浓度无关的常数,可以用来校对干扰离子产生的误差,使测量

更准确。 (×)

6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常数,仅能用来评价电极的选择性并估算干

扰离子产生的误差大小。 (√)

63. 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相对稳定,故在所有电位测定方法中都必

须加人TISAB。 ( ×)

64. 在电位分析中,通常测定的应是待测物的活度,但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时,由于加人了大量强电解质,

所以测定的是待测物的浓度而不是活度。 ×

65. 待测离子的电荷数越大,测定灵敏度也越低,产生的误差越大,故电位法多用于低价离子测定。√ 66. 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及两相的相对运动构成了色谱分离的基础。(√) 68. 当用一支极性色谱柱分离某烃类混合物时,经多次重复分析,所得色谱图上均显示只有3个色谱峰,

结论是该试样只含有3个组分。 (×)

69. 某试样的色谱图上出现三个色谱峰,该试样中最多有三个组分。 (×)

70. 色谱柱理论塔板数n与保留时间的平方成正比,tR值越大,色谱柱理论塔板数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

72. 色谱的塔板理论提出了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速率理论则指出了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

径。(√)

73. 有人测试色谱柱效时,发现增加载气流速,柱效下降,减小载气流速,柱效增加,故得出结论:柱效

与载气流速成反比。 (×) 74. 柱效随载气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

75. 氢气具有较大的热导系数,作为气相色谱的载气,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但其分子质量较小也使速

率理论中的分子扩散项增大,使柱效降低。 (√) 76. 根据速率理论,提高柱效的途径有降低固定相粒度、增加固定液液膜厚度。(×)

77. 当用苯测定某分离柱的柱效能时,结果表明该柱有很高的柱效,用其分离混合醇试样时,一定能分离

完全。 (×)

78. 色谱分离时,增加柱温,组分的保留时间缩短,色谱峰的峰高变低,峰宽变大,但峰面积保持不变。

(×)

79. 可作为气固色谱固定相的担体必须是能耐压的球形实心物质。(×)

80. 气液色谱固定液通常是在使用温度下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81. 分析混合烷烃试样时,可选择极性固定相,按沸点大小顺序出峰。 (×)

82. 色谱内标法对进样量和进样重复性没有要求,但要求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和准确配制试样。 (√) 83. 色谱外标法的准确性较高,但前提是仪器稳定性高和操作重复性好。( √) 84. 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收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 三、选择题

67. 试样中各组分能够被相互分离的基础是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

71.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单位柱长内,组分在两相向的分配次数越多,分离效果越好。(√)

1.

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D )

42

6

A 1.24×10~ 1.24×10eV B 1.43×10~ 71 eV C 6.2 ~ 3.1 eV D 3.1 ~ 1.65 eV 2.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C ) A 分子的振动 B 分子的转动

C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D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3.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 D ).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

B.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 C. 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

D.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是 ( B).

A.400 ~ 780 nm ; B. 200 ~ 780 nm ; C.200 ~ 400 nm ; D.10 ~ 1000 nm ; 5. 6. 7. 8.

下列含有杂原子的饱和有机化合物均有n→σ*电子跃迁。则出现此吸收带的波长较长的化合物是(D). A.CH3OH; B. CH3Cl; C.CH3NH2; D.CH3I 区别n→π*和π→π*跃迁类型,可以用吸收峰的(C)。

A.最大波长; B. 形状; C.摩尔吸收系数; D.面积 在下列化合物中,(B)在近紫外光区产生两个吸收带。

A.丙烯; B. 丙烯醛 ; C.1,3-丁二烯 ; D.丁烯; 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K带是指(D)

A.n→σ*跃迁; B.共轭非封闭体系的n→π*跃迁; C.σ→σ*跃迁; D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π*跃迁; 9.

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R带是指(D)

A.n→σ*跃迁; B.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π*跃迁; C.σ→σ*跃迁; D.n→π*跃迁;

10. 用紫外吸收光谱区别共轭烯烃和α,β-不饱和醛及酮可根据下述吸收带的(B)出现与否来判断。

A.K 带; B. R 带 C.E1 带; D.E2 带

11. 化合物CH3-CH=CH-CH=O的紫外光谱中,λmax=320nm(κmax=30L· mol·cm)的一个吸收带是(B)

A.K 带; B. R 带 C.B 带; D.E2 带

12. 在苯酚的紫外光谱中,λmax=211nm(κmax=6200L· mol·cm)的一个吸收带是(D)

A.K 带; B. R 带 C.B 带; D.E2 带

13. 苯乙酮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三个谱带,分别为λmax=240nm(κmax=13000L· mol·cm),λmax=278nm

(κmax=1100L· mol·cm

-1

-1-1

-1

-1

-1

-1

-1

-1

-1

),λmax=319nm(κmax=50L· mol·cm

-1-1

)试问λmax=278nm

(κmax=1100L· mol·cm)谱带是(C)。

A.K 带; B. R 带 C.B 带; D.E2 带

14. 苯乙烯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两个谱带,分别为λmax=248nm(κmax=15000L· mol·cm),λmax=282nm

(κmax=740L· mol·cm),试问λmax=248nm(κmax=15000L· mol·cm)谱带是(A)。 A.K 带; B. R 带 C.B 带; D.E2 带

15.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A)。

-1

-1

-1

-1

-1

-1

A.波长变长; B. 波长变短; C.波长不变; D.谱带蓝移 16. 下列基团不属于紫外-可见光光谱中助色团的是(C)。

A.―OH; B. ―NH2 C. ; D.―Cl C=O

17. 某芳香化合物产生两个紫外吸收谱带分别为λmax=211nm(κmax=6200L· mol·cm)和λmax=270nm

(κmax=1450L· mol·cm)。如果在碱性条件下测定两个谱带分别红移到λmax=236nm(κmax=9400 L· mol·cm)和λmax=287nm(κmax=2600 L· mol·cm)指出该化合物的类型是(B)。 A.芳酮; B. 酚类 C.芳胺; D.卤代芳烃

18. 某芳香化合物产生两个紫外吸收谱带分别为λmax=230nm(κmax=8600L· mol·cm)和λmax=280nm

(κmax=1450L· mol·cm)。如果在碱性条件下测定两个谱带分别红移到λmax=203nm(κmax=7500 L· mol·cm)和λmax=254nm(κmax=160 L· mol·cm)指出该化合物的类型是(C)。 A.芳酮; B. 酚类 C.芳胺; D.卤代芳烃

19. 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λmax=305nm,在乙醇中测得λmax=307nm,该吸收是有(C)跃迁所引起的。

A.n→π*; B. n→σ* C.π→π*; D.σ→σ*

20. 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λmax=327nm,在水中测得λmax=305nm(κmax=30 L· mol·cm),该吸收是

有(A)跃迁所引起的。

A.n→π*; B. n→σ* C.π→π*; D.σ→σ*

21. 丙酮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对于吸收波长最大的那个吸收峰,在下列四种溶剂中吸收波长最短的

是(D)。

A.环己烷; B. 氯仿 ; C.甲醇; D.水 22. 下列化合物不适合作为紫外吸收光谱的溶剂是(D)。

A.环己烷; B. 甲醇 C.乙腈; D.甲苯 23. 摩尔吸收系数(κ)的单位是(C)。

A.mol·L·cm ; B. mol·g·cm ; C.L· mol·cm ; D.g· mol·cm ; 24. 有关摩尔吸收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C)。

A.摩尔吸收系数是化合物吸光能力的体现,与测量波长无关。 B. 摩尔吸收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化合物本身的性质和浓度 。 C.摩尔吸收系数越大,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D.摩尔吸收系数越小,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25. 40.在吸光光度分析法中,需要选择适宜的读数范围,这是由于(A)。 A.吸光度A=0.80~0.15时,误差最小。 B. 吸光度A=15%~70 %时,误差最小。 C .吸光度读数越小,误差最小。 D.吸光度读数越大,误差最小。

26.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8O,在紫外光谱上有两个吸收带:λmax=224nm(κmax=9750),λmax=314nm(κmax=38);

以下可能的结构是(A)。

A.CH3COCH=CHCOCH3 ; B. CH2=CHCH2COCH3 ; C.CH3CH=CHCH2CHO ; D.CH2=CHCH2CH2CHO ;

27. 某羰基化合物在近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只产生一个λmax=204nm(κmax=60 L· mol·cm)的弱谱带。

指出该化合物的类型是(C)。

A.酮类; B. α,β-不饱和醛及酮 C.酯类; D.α,β-不饱和酯

28. 某羰基化合物在近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只产生一个λmax=275nm(κmax=22 L· mol·cm)的弱谱带。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