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1:46: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例初中教师因职场压力引起焦虑情绪 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是一焦虑问题咨询案例。求助者的焦虑心理是因其职称晋升失败,认为“自己有工作能力但没有权势背景”的错误观念所至。结合咨询过程中对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解释和分析,最终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针对该求助者的焦虑症状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焦虑情绪缓解,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最终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焦虑教师职称晋升合理情绪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李某,男,31岁,已婚,某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师,身高175 cm左右,体态发育正常,无重大疾病史,无家族性精神病史和遗传病史。 2.个人成长史
该求助者性格内向,慢热,不善言辞,行为举止温文尔雅,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兄妹两人。父亲为普通工人,母亲为家庭主妇,自幼父母对其要求严格,家庭和睦。求助者从小学习出色,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编招考考试当上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工作后,积极认真,工作努力,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妻子为硕士研究生学历,是同市一所大学教师,夫妻是大学同学,相处和睦。婚后育有一女,2岁。现在和老人同住。
3.身体状态:求助者年貌相符,衣着得体,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眼皮略显浮肿、神色疲惫。
4.精神状态:态度比较温和,语言清晰,思维逻辑正常,未查及幻觉、妄想及其他感知觉障碍,自知力完整。但在谈到工作的事情时,表情不太自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5.社会功能:近期工作积极性不高,上课精力不如原来充沛,偶有迟到现象。朋友和同事间聚会状态也大不如前。 6.心理测验结果:
(1)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粗分52分,标准分65分,超过SAS标准分分界值15分,中度焦虑。
(2)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粗分49分,标准分61分,超过SDS标准分分界值8分,轻度抑郁。
(3) SCL-90轻度症状,总分181.7分躯体化 2.2 强迫 1.6 人际关系敏感2.7 抑郁2.5 焦虑3.3 敌对 1.2 恐怖1.1 偏执 1.2 精神病性1.2 其他2.2
测试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及其他均高于正常值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烦躁、食欲不佳、郁闷、睡眠不好,觉得自己很失败。 2.个人陈述
从小父母就经常给我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要求我努力学习,以后能做出一番事业。我很听话,各方面没让父母操过心。大学毕业后,我通过事业编招考考试,当了一名教师。工作六年来一直挺顺利的,但今年一月份评职称失败,让我很郁闷。今年评不上,明年的竞争就更激烈。同学聚会时,大学和高中的同学们有的已评上副科,有的已是市级领导的秘书。我上学的时候成绩可比他们好,而我却连个中学一级教师都没评上,我觉得在同学间抬不起
头来。加之以妻子的学历,明年可以直接评讲师。我的压力就更大了。最近一个月,我比较烦躁,对工作的积极性大不如前,夜里常常失眠,感觉自己不适合当教师。我觉得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更是对自身和学生影响不好。我想我应该看看心理医生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咨询师的观察印象:
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眼皮略显浮肿、神色疲惫、接触良好、衣着整洁得体、态度比较温和、语言较流畅、表达清楚、语速稍慢、音调略低、情绪低落。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工作状况时面露失望,谈到家庭关系,又一脸愧疚。在咨询过程中不断搓手、咬嘴唇。 2.求助者的家人反映:
李某从小就比较听话,工作后比较努力,与家人、朋友相处和睦,评职称失败后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压力很大,但缺乏倾诉对象,从而变的烦躁,失眠。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稳重、内敛;好强、固执,倔犟、责任感强烈,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心情低落、烦躁;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好、食欲不佳。病程不到两个月。
2.诊断: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 (1).诊断依据:
①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②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如焦虑,睡眠障碍等)不足三个月,精神痛苦程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内容尚未泛化。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③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在今年1月底(未顺利晋升职称)发生的,内容只局限在学校,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鉴别诊断:
①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性问题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②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刺激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问题也没有泛化。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趋避式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③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④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情绪,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持续时间一个多月,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改善其焦虑、抑郁的情绪,消除心理烦躁的情绪状态。
(2)改变其错误的认知念:改变其评职称失败就觉得“自己有工作能力但没有权势背景就
一切白搭”的错误观念。 (3)改善睡眠与饮食状态。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增强求助者自信心,学会接受现实,学会心理自我调整,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1).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2).咨询原理:合理情绪疗法又称为合理情节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它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信念,以帮助他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消除他的不适行为,以合理的人生观来改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因此合理情绪疗法就是通过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从而改善其心理状况。 (3).引起李某的心理问题的原因: 生物因素:不明显
社会因素:评职称失败;同学的成就,对他形成一种压力;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方面的认知因素:从小家教严格,形成了他争强好胜的个性;存在评不上职称就是工作干得不错,但没有权势背景就一切白搭的错误观念。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求助者年纪轻,本科学历,本身从事教学工作,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一定的认识,适合使用重认知趋向的合理情绪疗法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