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范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3:11: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5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克服了价格挤压、资金紧张等困难,保持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3亿元,增长4.0 %;第二产业增加值213.16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157.46亿元,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17750元,按当年年末汇率折算为2195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11.1∶48.7∶40.2调整为7.5∶53.2∶39.3。

“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0%。 “十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财政收支: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83亿元,增长33.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5.49亿元,增长30.3%;营业税7.43亿元,增长23.2%;企业所得税2.02亿元,下降5.2%。全年完成财政支出3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98亿元,增长28.7%;城市维护费支出2.52亿元,增长13.9%;教育支出5.64亿元,增长12.3%。

市场价格: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1%,居住价格上涨3.2%。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5.3%。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4.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

二、农业

农业生产: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公顷,比上年增加3092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5386公顷,比上年减少220公顷;棉花种植面积6241公顷,比上年减少507公顷。全年粮食产量76.47万吨,比上年增长0.7%;油料产量9.79万吨,比上年下降1.4%;棉花产量6478吨,比上年下降14.7%(参见附表)。

全年造林面积2113公顷,其中,防护林面积213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33公顷。全年肉类产量8.11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猪牛羊肉4.35万吨,增长0.2%。水产品产量9.02万吨,比上年增长1.6%。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6.92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53万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5.59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6.81千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75万吨,农村用电量3.08亿千瓦小时。年内,城北下闸泵站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万亩以上圩口达标工程全面展开,22处险工险段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农村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增强。市种子质量检测中心、三县动物防疫中心和有害生物预警及控制区域站基本建成。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

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8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7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股份制企业增加值81.25亿元,增长3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52.43亿元,增长6.2%。全年轻工业增加值7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重工业增加值9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与上年同期相比较:汽车18.94万辆,增长137.9%;水泥518.76万吨,下降14.8%;空调289.61万台,下降10.7%;生铁123.1万吨,增长10.9%;铜材11.90万吨,增长16.3%;钢材36.87万吨,增长60.2%(参见附表)。

工业效益: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实现利税总额50.84亿元,利润总额22.29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2.8%,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十五”时期,全市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5.9%。 “十五”时期工业增加值与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