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8:51: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政府绩效管理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推进的新方向,它是提高政府管理质量,发挥政府部门职能性的有效手段。政府绩效管理对加强各主体监督及增强政府控制力度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及类型,分析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性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一、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现状与类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地方政府开始实行绩效管理体制,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也随之推广开来,并在实践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世界先进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启发,我国也逐渐的将政府绩效管理纳入重点研究与探索课题,并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体制。比如:一些地方设立专门对政府绩效工作进行监督观察的行政效能监察机构;一些地方政府建立公共服务首问负责制以及限时办结制;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绩效管理评估体制,对未达到评估标准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尝试与创新中得以发展与进步,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从理论完善到实践操作上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情况,结合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将其绩效管理类型划分为三大类:一是普适性的政府绩效管理。如一些地方政府开展的适应地方政府特点的评估性活动;第二种是针对某一具体行业的绩效管理。如江苏省对省政府部门出台的绩效管理方法;第三项为专项绩效管理。主要是指某专项工作课题或某一专项活动所开展的绩效评估。如江苏常州开展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河南省开展的“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等。

二、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绩效管理观念尚需改进

现阶段,我国政府正由传统的管制型向服务型的工作管理体制转变,中央政府在支持地方政府从创新实践与自主管理的道路。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一特定发展时期内,中央政府的权威性仍需维持,地方政府在重大举措上仍要严格遵循中央政府制定的发展路线。这就决定了在短时期内,我国政府由上而下得而政府管理模式仍继续存在,尽管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但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思想在某种程序上仍未转变。另一方面,政府绩效管理的评估主体仍主要为上级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制度推进的主要动力仍然源于上级政府部门,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事务,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机制仍然停留在政府内部编制以及对工作流程的修补上。如何结合我国当今政府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体制是现今

需要深入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对上负责的政权结构使得地方政府在服务意识上趋于消极与淡漠,“官本位思想”,强政府、弱社会的现象仍是现今政府绩效管理体制推进所要面对与解决的最大难点。 (二)施绩效管理的制度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

地方政府实行绩效管理主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是改善政府服务质量;二是提高政府绩效。绩效管理不仅是监督、监管政府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政府了解公众需求的重要手段。政府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化项目,需要协同工作的部门与人员众多,需要公平且客观的处理事务,否则可能对政府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在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上仍待发展与完善,与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就政府绩效管理仍缺少专门的立法项目,由于没有法律、法规作为管理与评估依据,致使绩效管理工作随意性大。地方政府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大多采用的“以人治人”管理方法,绩效评估在政府部门往往流于形式,未得到系统且全面的推进。由于我国各个地方政府的实施方法各有不同,这对地方间的经验交流又带来困难,政府绩效难以建立一套适用于各地方的完整、系统、统一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地方政府在绩效管理所应担负的职责尚不明确,部门制定的某些长期指标往往随着领导的更换而改变,评估也多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社会公众的参与性较低,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只看重“政绩”而未将工作落到实处。这种现象不仅不能提升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质量,反而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损害了政府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