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15: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初中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于2014年3月作为意向,由教研室张能华主任倡议、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建勇主持,2014年3月上交了立项申请书,2014年10月进行开题报告,2014年12月进行中期调研,2015年5月完成结题。

一、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形成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实现可成功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而实现这样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载体。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感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的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市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时将这部分内容淡化处理,敷衍过去;二是不清楚这部分内容应该怎么实施,教学时将其上成了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或其他什么课。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比较普遍的,总之淡化或丢失了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如何将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正常开展起来,逐步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是我们当前应该集中力量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路子,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今后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亟待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旨在以教学策略与方法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综合性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活动模式,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品质和能力在自主、丰富、平等的活动中获得协调发展。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首先在于,教师通过自己的策略引导、合作交流,促使自己改变教学理念,学会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从而使“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得到深化和发展。其次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三,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途径以及策略因素,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就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2、初中语文课堂语文与生活语文关系的研究 3、初中语文听说读写中写作教学的研究

4、初中语文听说读写中学习中语文综合素养发展的研究 5、初中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中单元实践高效课堂研究

6、听说读写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1、提升语文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正确理解和把握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科学、合理、系统的处理和使用教材,积极探索高效使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与技能,使教材既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又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2、引导教师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有效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本域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3、通过研究,改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能力。

4、正确把握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及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语文综合性单元学习,以便整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地发展。

5、在全市推广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可行的经验。(以课例、案例、经验材料、学生的作品等为呈现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文件法规和新课程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有如下要求:“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这就给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说认为中学语文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中学生来说,获得语文知识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学生学习语文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语文生活”出发,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活动、运用与反思,采用阅读、上网、观察、实践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从而在与经验的类比、分析、归纳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占有,掌握关于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本课题采用的主要方法为: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同伴研究合作法、经验交流等方法。 六、课题实验步骤和时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