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质量缺陷成因及防治措施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52: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灌注桩质量缺陷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文章分析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形成原因和处理方法,详细阐述灌注桩在导管堵塞、缩颈、扩颈、孔壁坍塌的控制措施,针对灌注桩的质量缺陷,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灌注桩 质量缺陷 防治措施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工艺方面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凭借适应广、成本适中、施工便捷等特点,在一些工程领域被广泛推广和使用,深受施工方的好评。但是,钻孔灌注桩也存在一些不足。据相关资料显示,大约有5~10%的灌注桩在被检测中存在缺陷,特别是在地质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缺陷率高达14.7%。基于此,为了防止发生断桩、堵管等现象,确保灌注桩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坍落度。

1 断桩的成因、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1 形成断桩的原因 ①混凝土首批灌注时,导管下口和孔底之间的距离出现偏差,或混凝土中的导管埋置深度不够。②检测已灌注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时出现错误,导致埋置导管深度过小,导管拔脱过程中出现提漏,导致灌注桩出现夹层,造成断桩。由于探测仪器自身存在误差或者超压力不大,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后期,出现对混凝土表面的误判。因此,为了确保测量质量,在提升导管时不出现失误,用规定的测身锤遵照测量规程对孔内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严

格测量,认真核对。③埋置导管的深度在灌注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如果埋置导管深度过大,延长了灌注时间,使得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了混凝土与导管壁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在施工时,施工设备相对比较落后,连接螺栓在提升时被拉断致使导管出现破裂,产生断桩。④卡管也是诱发断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施工人员缺乏责任心,在配制混凝土时,配料随意性比较大,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出现错误,混凝土的坍落度波动比较大,混凝土混合料搅拌不均匀。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就会出现离析现象,使粗骨料之间发生相互挤压进而阻塞导管,产生断桩;如果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者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变短,增大混凝土的下落阻力使导管出现阻塞,发生导管被卡,造成灌注桩发生断桩事故。⑤坍塌。灌注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比较恶劣,导致井壁发生严重坍塌,以及钻层中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造成灌注桩断桩。在由于地质结构引发的断桩,在本工程的断桩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断桩较为严重。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导管发生漏水、机械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等造成施工被迫中断,以及钻井中的水位突然下降等都容易造成灌注桩发生断桩。为了确保灌注桩的成桩质量,灌注混凝土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1.2 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①原位复桩。通过超声波在施工过程中对灌注桩进行断桩检查,及时发现断桩。清理完毕断桩后,在断

桩原位重新浇筑混凝土灌注新桩,原位复桩能够比较彻底地解决断桩问题。通过原位复桩法对断桩进行修复,复桩效果好,但是该方案的难度系数大、周期比较长、费用比较高。原位复桩可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的重要程度等选择使用。②接桩。灌注桩成桩后出现断桩,在桩顶标高不足的条件下,通过接桩法对断桩进行处理:a开挖断桩,挖出桩头,对灌注桩的断桩进行清理,除去桩头的浮浆和松散层,露出钢筋,整理和冲洗露出的钢筋,清除干净后将原钢筋接长,然后浇筑混凝土,直到满足灌注桩的设计标高;b嵌入式接桩。该法主要用于清除已浇混凝土难度系数较大,解决灌注桩的成桩因混凝土停浇而出现的断桩问题。③桩芯凿井法。所谓桩芯凿井法,在降水的同时在断桩中心采用风镐凿出直径为80cm的井,井深至少要超过灌注桩的缺陷部位,然后对灌注桩的断桩进行封闭,将桩内的泥沙清理干净并放置钢筋笼,最后浇筑膨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挖孔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进行浇筑。④补桩法。补桩在桩基承台(梁)施工之前进行,如果灌注桩难以承受上部荷载时,补桩施工过程中,如钻孔桩之间距离过大,考虑在桩与桩之间进行补桩。 2 导管堵塞的控制

2.1 病因分析 导管堵塞容易发生在开始灌注时或灌注过程中。导管堵塞形成原因主要为:导管低端与孔底之间的距离太小,进行初次灌注时,沉渣插入导管的低端发生导管堵塞;灌注的混凝土粗骨粒径过大直接堵塞导管;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差,在导管内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