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综合Ⅱ.第2课《测试你的生存技巧》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4:04: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2 》 编著 武惠华

***********************************************************

第2课《测试你的生存技巧》教案

教学任务 一、字词准备 生词(52个) 语素:(2个)灾、源 重点词语(11个) 毫无、紧急、具备、后果、难以、提供、冷静、不至于、不止、八成、尊重 二、语言点(5个) 1、“??以免??” 2、“与其??宁可/不如??” 3、“除非??才??” 4、“??除非??否则??” 5、“为?所?” 三、文化知识 1、在??情况下 2、承重墙 四、 听说训练(4项交际功能) 1、否定的表达方式:没有+V;从来没+V?? 2、承认的表达方式:我承认??;我是?? 3、说明的表达方式:说实在的;??以免?? 4、估计的表达方式:我想(不)会吧;八成?? 五、读写训练 使用给出的词语连词成句,写出一段叙事清楚的短文,字数要求至少在100~150字。 六、综合训练: 走出课堂,拓展学习 时间安排 一、 本课共需6课时(3次课) 二、课时分配 第一次课:检查学生完成第一课作业《走出课堂,拓展学习》的情况; 字词准备;走进课文《测试你的生存技巧》前26个生词;学习语素“灾”和“源”;走进课文《测试你的生存技巧》前半部分课文;综合注释1、2、3;综合练习1、2。 1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2 》 编著 武惠华

*********************************************************** 第二次课:走进课文《测试你的生存技巧》后26个生词和课文;综合注释4、5;综合练习3、4 第三次课:完成综合练习5~11,布置下次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实施 第一次课(90分钟) 一、 检查学生完成第一课作业《走出课堂,拓展学习》的情况(20分 钟) 1、请学生提交书面作业。 2、请3个学生用5分钟时间口述采访结果:“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或介绍自己“如何体验到快乐的滋味”。 3、老师讲评或请在座学生评价同学的口述表现。 二、导入新课(5分钟) 提问: 1. 在你的生活里,遇到过、听到过危机或灾难吗?举例说明。 2. 出现危机或灾难时,你可能会怎样做? 3. 怎样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测试你的生存技巧》 。 板书:第二课:测试你的生存技巧 二、学习《测试你的生存技巧》里的前26个生词和两个语素(35分钟) 灾难、生存、技巧、地震、毫无、危机、万分、紧急、具备、伤、后果、难以、假设、提供、逃生、此、剧烈、摇晃、结实、柜子、以免、砸、承重、与其、宁可、除非 (一)、分读生词:请学生依次读生词,每人读2个,老师注意学生发音中出现的问题。 (二)、领读生词:教师领读生词,注意重复领读学生发音不准确或不容易读的词语 (三)、纠正发音:纠正带有共性的发音问题 (四)、理解生词: 1、利用图片或PPT,提示学生说出课文中的部分生词,如:灾难、地震、伤、逃生、摇晃、柜子等。 2、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使用课文中出现的部分生词,如: 如果不具备处理危机的知识和生存技巧,当灾难发生时,后果可以想象吗?(后果、难以想象) 2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2 》 编著 武惠华

*********************************************************** 在“我们就假设几个紧急情况”这句话中的“假设”,可以用哪个词语替换? (可以用“设想”替换) 地震刚刚发生的时候,建筑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建筑大约要剧烈摇晃一分钟左右)。 ?? 3、学习语素“灾”和“源”: 语素介绍: (1)“灾”:这个汉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房子,房子下面着火了,这就是由大火引起的灾难,后来,由地震、发大水、大风、害虫等引起的灾难也叫“灾”,可以分别构成“震灾”“水灾”“风灾”“虫灾”等词语。 还可以补充“天灾”“灾情”“灾民”等词语。 请学生用带有该语素的词语说出一个句子或对话。 (2)“源”:最早的意思指水流起头的地方,后来可以用在很多方面,表示事物的“来源”。例如火灾开始的地点叫“火源”,地球内部发生震动的地方叫“震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货物的来源叫“货源”等等。 还可以补充“电源”“财源”“源流”等词语。 请学生用带有该语素的词语说出一个句子或对话。 4、学习重点词语: (1)毫无:丝毫没有。v.后面常带名词性的宾语。例如: ? 她说话时脸上毫无表情。 ? 他对孩子的哭闹毫无办法。 ? 考试前你不能毫无准备。 (2)紧急:adj.表示“必须立刻采取行动、不能拖延的” 。例如: ? 遇到紧急情况千万别慌。 ? 任务紧急,我得马上出发。 ? 应该向灾区紧急调运食品和干净的水。 (3)具备:v.具有;齐备。注意,和“有”相比,“具备”后面所带的宾语都是抽象名词,比如“条件、特点、观念、能力、品质” 等。例如: ? 在这场比赛中,他具备得第一的能力。 ? 我们还不具备买房的经济条件。 ? 他身上具备所有男人应该具备的好品质。 (4)后果:n. 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例如: ? 地球上气候变暖的后果十分严重。 ? 那次地震给老百姓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不好好保护眼睛有可能造成失明,你想到这个后果没有? (5)难以:v.表示“不容易(做某事或实现某种结果)”,后面常跟着双音节词语。例如: ? 演出结束后,观众的心情还是难以平静。 ? 有时,身边的危险我们难以发现。 ? 那个地方没人居住,连动物都难以生存。 (6):提供:v。给予(资料、物资、条件、资料等)。例如: 3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2 》 编著 武惠华

*********************************************************** ? 飞机公司应该为乘客提供方便。 ? 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住宿条件。 ? 全国各地为灾区人民提供了救灾物资。 (7)冷静:adj.沉着而不感情用事。例如: ? 他年纪虽小,可头脑非常冷静。 ? 他不善于冷静地思考问题。 ? 当双方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大家都该保持冷静。 5、词语练习 (1)做“综合练习”一、二。 三.学习课文《测试你的生存技巧》及注释1、2、3(25分钟) (一)朗读课文 请打开书第18页 1. 老师领读课文(从P18开始到P19结束)2遍。 2.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3. 老师纠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语音问题。 (二)通过提问,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尽量使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子: 1. “不请自来”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2. “相反”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意思?“后果”是什么样的结果? 3. A和B两个选择有什么不同? 4. 在一分钟逃生时间内,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保护自己?为什么? 5. 用最快的速度逃生或跳楼逃生会产生什么后果? 6. 作者在“与其”和“宁可”的句子里提出两种逃生方式,作者选择的是什么? 7. 作者的意思是什么时候可以下决心往外跑? 8. “除非”后面的“这样”,告诉人应该做什么?这里的“否则”是什么意思? (三)重点结构讲练 1. “??以免??”: 老师介绍书面语中使用的目的复句“??以免??”,用“??以免??”这一复句进行操练,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 我们用电脑时,为什么不能轻易打开陌生人的邮件? ? 海关为什么提醒游客 “不要违反规定带大量货币进出境”? ? 运动员训练时为什么不允许记者观看? ? 天气凉了,为什么要多穿衣服? 完成“综合注释”1中的“试一试”。 2. “与其??宁可/不如??”: 老师介绍选择复句“与其??宁可/不如??”,用“与其??宁可/不4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2 》 编著 武惠华

*********************************************************** 如??”这一复句进行操练,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 如果没有遇到他喜欢的人,他选择单身,而不勉强结婚。(请用“与 其……宁可/不如……”改写这句话) ? 失败后伤心没有用,应该继续努力。(请用“与其……宁可/不 如……”改写这句话) ? 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请用“与其……宁可/不如……”改写这句 话) 请学生完成“综合注释”2中的“试一试”。 3. “除非??才??” 老师介绍条件复句“除非??才??”,用“除非??才??”这一复句进行操练,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 老师没有根据不会批评学生。(请用“除非……才……”改写这句 话) ? 他向我道歉后我会原谅他。(请用“除非……才……”改写这句 话) ? 如果不是生病住院,他肯定来参加锻炼。(请用“除非……才……” 改写这句话) 请学生完成“综合注释”3中的“试一试”。 (四)理解课文脚注中的文化知识 1. 在??情况下 这个结构表示事情发生的条件,后面的话则表示由这个条件引出的结果。例如:在这种情况下,病人不能移动。 2. 承重墙 指在楼房中承受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比较结实。 四、布置课外练习和学习任务(5分钟) (一)复习本课学过的生词、课文、重点结构和文化知识,做到能够听写生词;会使用本课学过的语素和重点词语组词或说写句子;能够离开课本复述《测试你的生存技巧》前半部分的内容。 (二)预习《测试你的生存技巧》后半部分中出现的生词、课文、语法点和文化知识。 第二次课(90分钟) 一、复习(10分钟) (一)听写《测试你的生存技巧》前半部分中的生词(10个)。 (二)老师给出学过的重点语素、常用词和语法点,请学生说句子。 (三)请学生复述《测试你的生存技巧》前半部分。 二、导入新课:(5分钟) 提问: 5